工人們在施工現場拍照紀念順利進洞
11月22日,廈門新324國道(灌新路-鳳南七路段)提升改造工程-坂頭立交以東段竹仔坑隧道左洞順利進洞,標志著管段內隧道工程進入全面施工階段。
竹仔坑隧道左洞全長1627米,洞口存在長達189米的淺埋段,最小覆蓋層僅2米左右,施工風險系數高,且與既有隧道中間巖柱最小厚度小于12米,加上出口段巖體易破碎坍塌,施工難度較大。
中交三航局項目部人員多次召開施工專項會議探討進洞方案,最終確定采用超前長管棚預注漿加固松散土體,在洞口小凈距段采用環形開挖預留核心土法進行施工,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機械開挖的方式,同時在進洞過程中加強對既有隧道的監控量測,加大監測頻率,為順利進洞施工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
下一步,中交三航局項目部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踔厲奮發,篤行不怠,以新擔當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從施工方案、人員配置、責任落實、監督管理等方面強化管理,嚴格按照“管超前、嚴注漿、短進尺、強支護、早封閉、勤量測”的總體施工方針,不斷優化施工方案,強化資源配置,確保施工各環節的順利推進,完成優質履約。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