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伴隨著現場履帶吊機的陣陣轟鳴聲,中鐵十五局城軌公司施工的北京地鐵13號線回龍觀西站首幅地下連續墻鋼筋籠精準平穩入槽,拉開了車站主體圍護結構施工序幕。
此次首開幅的地下連續墻槽寬0.8米,槽長6米,深度31.8米,鋼筋籠重約為27.6噸,采用履帶式起重機雙機抬吊、整體吊裝的施工方法入槽?;佚堄^西站主體圍護結構共計115幅地連墻,預計2個月完成。
為抓好工程質量,加快施工進度,他們先后克服交通導改、管線遷改、臨建施工等前期一系列重難點工作,科學合理調配人員、物料、機械設備等資源,在有限的施工區域內,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為保障首幅地連墻鋼筋籠順利吊裝,他們多次組織技術人員嚴格配置起吊設施,多次完善“鋼筋籠吊裝安全專項技術方案”,并邀請相關專家對方案進行評審論證,保證方案安全、規范、合理。鋼筋籠制作過程中,他們與設計院密切溝通協調,多次優化圖紙和方案,確保鋼筋籠制作完成后順利通過驗收,提高施工效率。
開工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此次首幅地下連續墻鋼筋籠吊裝成功為后續地連墻大面積、高質量、高標準施工積累了寶貴經驗,也為深基坑開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