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救援有啥新手段?水幕、高瞳、無人機、機器人這些新裝備用得順手嗎?為進一步理順以政府主導的重大突發險情的應急救援體系,提高高速公路危化品等典型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11月23日上午,麗水高速公路隧道突發事件應急演練在G1513溫麗高速大梁山隧道內舉行。
應急演練模擬了隧道內危化品被撞發生泄漏擴散,事故車上駕駛員昏迷,隧道內有大量車輛、人員滯留的危急情況,以及對這些復雜情況聯動處置的流程,旨在檢驗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有效性和完備性,鍛煉應急救援隊伍,完善應急指揮和協同機制,同時驗證隧道水幕截流、軌道機器人預警勘察、消防機器人遠程救援等先進技術裝備的實際應用。
浙江省交通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開展高速公路隧道危化品課題演練,是檢驗應急能力的必要舉措。地處山區的麗水高速公路橋隧占比高,素有“橋隧俱樂部”之稱,危化品應急救援壓力更大。
“總指揮,演練各項準備工作已就緒,請指示!”上午10時,隨著演練總指揮長的一聲令下,集結在現場的14家單位21支應急隊伍近150人按照統一指揮、分級負責,有序開展行動。
救援人員快速集結,救援車輛迅速集結,水幕、高瞳、無人機、機器人等黑科技齊上陣……演練重點體現隧道內疏散救援、交通疏堵以及危化品堵漏等復雜情形下的聯動處置流程。陽山監控室“一鍵”聯動系統,通過高巡軌道機器人核實槽罐車情況。麗水應急救援中心調派救近應急隊伍趕赴現場處置,高速交警建議啟動麗水市政府應急預案,調派聯動單位增援處置,應急、公安、交通、消防、急救、衛生、氣象、生態環境趕赴現場全力協同處置。
演練過程環環相扣,交通管控、受困逃生、傷員急救、直升機轉運傷員、周邊群眾疏散等處置高效協同,危化品稀釋、堵漏、圍堰、收容、消殺等場景扣人心弦,氣象、環保檢測專業到位,事故勘察、清障清掃等收尾工作井然有序。
“本次演練是麗水市政企聯動演練參與單位最多,規模最大的一次高速公路突發事件演練。整個演練‘黑科技’滿屏,同時還啟用了無人機高空監測、直升機轉運傷員。”浙江交通集團麗水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在演習過程中,急救、消防、高速交警、交通執法等多個部門多方協作,以最大化資源、最高效處置、最專業救助,實踐著生命至上的工作理念。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