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孿生系統三維效果圖
“電纜隧道在線監測和機器人巡視數據順利接入!”5月1日,國網杭州供電公司電纜運檢人員完成220千伏世紀電纜隧道服務器網絡層改造工作,并實現數字孿生三維建模。
據介紹,亞運村世紀電纜隧道是亞運村電力供應的重要通道,以數字孿生技術賦能提升杭州亞運會核心區域供電可靠性,這也是加快設備提升改造亞運專項三年行動中的重點任務。
在離亞運村13公里外的隧道指揮室,世紀電纜隧道設備負責人婁雨風利用數字孿生系統,沿著隧道逐一檢查各設備的運行狀況,以此檢驗模型的可信度。
“這是隧道內部圖,向前至高壓細水霧控制閥箱,點擊開啟箱門,可以看到箱體的內部結構,這是進水閥……”經他核實,該模型與現場實際保持一致,能真實反映隧道內各設備的形狀、分布和拓撲情況。
據悉,亞運村世紀電纜隧道共長500米,涵蓋220千伏世紀變4回220千伏電纜線路、8回110千伏電纜線路的高壓電纜出線通道。
為保障通往亞運三館的電力主動脈安全可靠運行,國網杭州供電公司電纜運檢中心積極推進世紀隧道數字孿生三維建模、電纜本體監測及隧道環境監控數據入網工作,實現電纜智慧無人巡檢、電纜檢修搶修仿真演練等數字智慧場景應用。
“我們利用三維激光掃描儀掃描世紀隧道,再拍攝部分關鍵部位,獲得1:1的點云數據。”國網杭州供電公司電纜運檢中心副主任葉浩強介紹,將數據導入專業三維建模軟件后,加以圖片佐證進行渲染,可實現世紀隧道三維建模和數字孿生系統建設。
目前,該模型能夠360度展示隧道內各設備的分布和內部結構,具備狀態監測和遠程控制的功能,通過實時監控為亞運保電提供數字化支撐。
葉浩強介紹:“現在通過內網即可‘看見’電纜隧道及電纜本體的狀態,一旦設備出現異常,會在第一時間將預警信息分發給運維人員。”相較傳統隧道運檢模式,該系統可壓縮80%故障消缺時限。
接下來,國網杭州供電公司還將完成5.7公里的亞運村環路綜合管廊數字孿生系統建設,并接入新一代應急指揮暨政治保電平臺。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