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鐵十七局城建公司承建的貴陽地鐵S1線一期工程天石區間懸灌梁提前3個月實現全線首跨合龍,繼全線首家區間雙線隧道貫通后,項目以優異成績再奪第一。
貴陽地鐵S1線一期工程全長30.32公里,設車站13座,是貴州省實施“強省會”行動的重點工程。建成后,將引導貴陽市主城區人口和城市功能向貴安新區疏散,提高城市資源利用率,促進沿線產業升級、經濟增長,強力推動貴陽貴安融合發展再提速。
中鐵十七局城建公司承建貴陽地鐵S1線03標段,總長14.1公里,包含4站、4.5區間。其中,天石區間懸灌梁全長168米,屬大跨連續橋梁,全梁共44個梁段,最大懸臂澆筑塊重達117.8噸,且工程上跨西南主輸油管道,施工精度要求高、作業難度大,是全線控制性重難點工程之一。
超前策劃掌握“自主工期”
項目以“項目管理提升年”為導向,深入踐行“三新”理念,提前制定施工方案,組織過硬施工隊伍,配備優良機械設備,召集精干人員攻關,克服了對外協調難度大、安全風險突出、施工工序繁雜、高壓線遷改等困難。面對上跨西南主輸油管道這一控制難點,多次召開交底會,對合龍段反復進行方案比選與分析校對,為連續提前實現節點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科技助力成就“品質建造”
為確保懸灌梁合龍一次成優,項目采用菱形掛籃懸臂澆筑法、鐵路CPIII自動化采集系統、橋梁Midas建模及智能張拉等多項技術,建立“施工-測量-誤差分析-參數調整-預報”的循環機制,有效解決了大跨度連續梁施工線性精度控制難題,保證了成橋線性與內力滿足設計規范要求。
多措并舉筑牢“安全防線”
項目施工現場距公路人行道僅4米,存在較大安全風險。為有效避免高空墜物對途經行人及車輛帶來威脅,項目采用掛籃全封閉防護,同時嚴格對參建人員的安全教育、交底與考核,通過開展專題培訓、設立警示牌、舉辦應急演練、落實隱患排查治理、加強重大危險源評估、制定專項應急預案等舉措,確保安全工作“有形有聲”,真正入心入行,榮獲全線“安全管理先進單位”。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