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至19日,合肥軌道周日均客流創新高,達132萬人次。其中,11月17日、18日客流均超過150萬人次,分別位列單日客流榜第二、第三名。據悉,上周,合肥市內大型演唱會、馬拉松等活動云集。
11月13日至19日,合肥軌道線網客運量為925.02萬人次,連續7日客運量均超百萬人次,其中最低日118.48萬人次,最高日151.95萬人次,日均客運量132.15萬人次,環比上升14.64%。線網進站量排名前七的站點依次為合肥南站、合肥火車站、三里庵站、四牌樓站、大東門站、萬達城站、駱崗站。
上周,合肥市內大型演唱會、馬拉松等活動云集。為滿足市民乘客出行需求,合肥軌道采用提前運營、延時運營、壓縮行車間隔、加開多列載客列次等方式 ,靈活調整備用車上線,動態調整運力配置,同時深入分析研究上線列車運能利用率,科學制定運營計劃。
據悉,合肥軌道為參加演唱會乘客精心制作了標注有演唱會鄰近車站末班車信息的“知音卡”。同時,最近天氣較為寒冷,為讓乘客乘地鐵出行更舒適,合肥軌道已將相關站點的座椅更換成帶座墊的座椅,同時給需要的乘客免費提供暖寶寶。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