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連續30個小時的混凝土澆筑,5月20日凌晨5點,貴陽軌道交通3號線松花路站主體結構勝利封頂,按期兌現節點工期。
據了解,軌道交通3號線松花路站位于中山南路與松花路交叉路口,沿中山南路東西向布置,基坑開挖深度約20.12米~21.7米,采用半蓋挖順作法施工,最后施工的第五、六段頂板綁扎鋼筋190噸,建筑混凝土1400方。松花路站主體結構共分8段組織施工,建成后將和花果園東站相連通,構成一座面積超9萬方的超大“地下城”。
運籌帷幄,開局即為決戰
松花路站位于繁華老城區,人車流量大,地下管網復雜,涉及DN1200給水管、DN500給水管、110kV強電、10kV強電、DN300燃氣管、通信管線等多條管線遷改,遷改管線種類多,交通疏解次數多,遷改周期長。周邊高樓林立,距車站主體基坑最小凈距為13.3米,車站西端連接花果園東站明挖區間,東端為接松浣區間礦山法隧道,安全風險高 ,施工組織難度大。
面對嚴峻復雜的協調形勢,項目部積極與設計單位、宏立城集團、交通管理部門對接,研究制定施工方案及交通疏解方案,在“寸土寸金”的花果園,根據項目特點與施工工序要求合理布局施工,提前規劃,切實利用好每一寸土地,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的精氣神,加大勞動力投入、優化資源配置,緊湊工序銜接,確保各項工作有力有序高效推進。
嚴控安全,壓實工作責任
項目部自開工以來,堅持鐵腕出擊抓安全,始終把安全生產擺在首要位置,在安全上投入到位、宣傳到位、措施到位,努力在形式、方法、手段上創新,在內容深化、細化和精化上發力,將“居安思危”意識融入到工作中的每一個環節,為施工生產筑起了一張嚴密的安全防護網。
項目部以風險辨識為切入點、隱患排查為抓手,建立雙重預防機制,聚聲勢、齊發力;在重點區域設置安全風險公告欄,制作崗位安全風險告知卡,把安全養成習慣;嚴格人員管理,協助職民工完成疫苗接種,建立職工個人疫情防控檔案,慎終如始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每日組織開展班前講話,在安全質量曝光臺上直面現場存在的問題,將安全工作多渠道傳播、多形態展現;每周交班會前每個部門輪番進行“我來講安全”,在準備課件和講解的過程中使人人參與到項目安全管理之中。
緊盯質量,筑造精品工程
項目部以打造精品工程為目標,不斷加強和創新質量管理方式,堅持從細、從嚴管理,聚焦質量通病,以基礎管理提升為抓手,抓重點,強弱項,堅決把各類質量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一是不斷優化施工方案,嚴格落實各項強制性標準和卡控紅線,杜絕質量問題導致的返工和缺陷整治;二是嚴格落實班組長自檢、技術人員復檢、質檢人員專檢的“三檢制”,將工序驗收和條件驗收作為進入下道工序的前提條件;三是堅持跟班作業和領導帶班制度,抓好施工監測,做好巡查巡視,建立了項目特殊工程及關鍵工序清單,明確了各工序關鍵點、控制要求、責任人及檢查頻率;四是認真抓好原材料檢測,按照檢測標準及規范所要求的檢測頻率進行工程質量檢測,做好每道工序作業要點卡片的編寫和交底工作,明確了每道工序卡控的內容,對關鍵工序進行全程旁站,確保關鍵工序質量100%合格。
攻堅克難,按期兌現節點
松花路站凈長210米,標準段寬25.1米,為地下兩層島式車站(局部為地下三層),主體建筑面積13310平方米,工期緊,任務重,工程量大。
為確保工程進度,項目部強化管理,以勞動競賽為載體,超優化資源配置,不斷加快施工步伐,積極兌現節點工期,僅耗時6個月完成松花路站主體結構施工。項目部突出工期意識,緊緊圍繞軌道交通3號線“洞通”目標抓好施工組織管理,細化分解任務目標。一是梳理關鍵線路、明確主要節點,優化資源配置,合理調配勞力、物資、設備等,選擇口碑好的勞務隊伍,全面形成高產態勢;二是充分考慮節假日、季節性施工和不確定因素對工期的影響,著力制定解決方案,增加有效施工時間,尤其抓好春節期間施工及節后復工組織;三是結合勞動競賽等活動,制定節點工期目標,充分調動廣大職民工的勞動熱情,全面掀起施工生產大干熱潮。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