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23時,伴隨第Q57號段最后一根混凝土灌注導管的順利拔出,標志著東莞市城市軌道交通2號線三期工程虎門北站地下連續墻施工順利完成;也標志著東莞軌道交通2號線三期工程迎來了第一個地下連續墻施工完成。這是中鐵一局既首開地下連續墻成槽先河后,再創的東莞市城市軌道交通2號線三期第一個完成地下連續墻施工佳績。
據悉,由中鐵一局/廣州建筑聯合承建的2331標主要包含虎門北站、虎門大道站、虎門火車站~虎門北站、虎門北站~虎門大道站共2站2區間等土建結構工程。
虎門北站自地下連續墻開槽施工以來,中鐵一局參建員工在建設、設計、監理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科學組織、精心謀劃,攻堅克難,克服施工環境復雜,控制因素較多;工程規模大,工藝工法多,技術要求嚴,安全風險高,施工接口多,協調配合及其他工作量較大等困難,戰酷暑,抗臺風,嚴格實行領導帶班制,認真落實安全和質量雙控措施,建立責任矩陣,制定網格化管理,明確職責分工,掛圖作戰。
特別是在虎門北站主體圍護結構地下連續墻施工中,為確保第一個完成地下連續墻施工目標,中鐵一局自我加壓,組建了“鋼筋籠班、成槽班、導墻班”3個自有作業班組,通過以設備租賃模式,鋼筋加工計件,工人工資參考勞務派遣的形式,現場領工帶領3個班組作業,以促進地下連續墻施工進度。
“地下連續墻成槽、鋼筋籠吊裝、混凝土澆筑分片負責,以壓實管理責任。我們將項目的管理觸手深入到最基層。由主管工程師、技術員充當鋼筋翻樣工,地下連續墻鋼筋籠下料單、翻樣單由技術員、主管工程師完成,項目總工審核后下發到鋼筋籠班組。確保地連墻鋼筋籠加工質量?!爆F場負責人張志恒如是說。
與此同時,項目部還租用超聲波檢測儀一臺,由項目試驗工程師和技術員,組成質量檢測小組,每幅墻由技術員進行超聲波試驗,檢測合格后方才進入下一道工序,進一步保證成槽質量。
東莞軌道交通2號線三期工程起于一、二期終點虎門火車站,止于交椅灣站,線路全長17.12公里。全線除接虎門火車站后局部采用高架敷設方式外,其余為地下敷設,共設車站9座,平均站間距1.95公里,未來將與3號線、規劃深圳20號線、規劃廣州22號線等實現換乘接駁。該線建成后,對大幅增強市區與濱海灣新區之間的聯系,有力推動濱海灣新區與沿海片區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意義重大。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