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中央、自治區黨委和市委大力推動創新型企業建設的大背景下,烏魯木齊城市軌道集團有限公司黨委聚焦自主創新、修煉企業內功,鼓勵全體干部職工提高創新意識,推動生產運營邁向新高度。
近日,烏魯木齊城市軌道集團有限公司運營分公司設備設施部供電車間小伙羅亮亮在公司成了“名人”,他開發的智能管理系統為烏魯木齊地鐵1號線所有日常施工計劃工作帶來了便利,大大減輕了施工計劃管理的工作強度,為地鐵生產運營注入“智慧”動力。
羅亮亮擔任城軌集團運營分公司供電車間生產調度期間,主要負責車間生產任務協調和管理,此項工作由于流程多、時效性強,既有的工作方法依靠人工編制、人工審核,當一天內生產任務較多時,避免施工沖突只能靠調度員主觀經驗和人為判斷,耗時耗力的同時還很容易出現失誤,影響施工進度,無法滿足施工計劃統籌安排、高效精確、科學合理的管理要求。在技術創新的號召下,他決定編寫一套施工計劃智能管理系統,提高工作效率。
決定自學軟件編程后,羅亮亮的做法得到了公司徐平技能大師工作室和同事的大力支持。設備部技術主管楊曉梅得知羅亮亮的想法后,為他購買了業務書籍、編程設備,和工作室的同事一起為他出謀劃策,編寫軟件說明書、撰寫論文……有了更好的學習資料和條件,羅亮亮對于軟件系統的創建更加有信心,每天花四五小時用來學習和嘗試編程,在編程路途中上下求索近半年時間后,軟件的初版終于成型并投入試運行。
“系統不但優化了繁瑣的人工審核,而且還避免了紙張浪費,軟件還能根據前期設置的數據對沖突計劃進行預警,查詢計劃也只需要在軟件中搜索就能完成,提高了施工計劃的審核和查詢效率。”羅亮亮介紹道。自2021年1月開始投放測試一年的時間里,“智慧施工管理系統”每月審核計劃3600余項,累計處理計劃78298項,極大提升了施工管理工作效率,得到了相關部門的一致好評。
烏魯木齊城市軌道集團有限公司將繼續把技術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著力點,持續加強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推動技術發展,為軌道交通發展再添“烏市智慧”。?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