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第一屆大灣區(qū)現代軌道交通技術學術論壇暨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qū)現代軌道交通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年會在廣州舉行。記者了解到,佛穗莞城際計劃今年9月底動工,實現廣州至佛山、東莞中心30分鐘互達。
佛穗莞城際被納入《廣州市2023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明確表示該線路今年動工。
今年3月,佛穗莞城際魚珠—陳家林路段率先發(fā)布招標,包含施工圖審查、建設工程規(guī)劃測量、建設全過程咨詢等內容。
根據去年11月公示的《佛山經廣州至東莞城際工程(廣州段)社會穩(wěn)定分析報告》:
佛穗莞城際設計時速160公里,東西橫貫佛山、廣州、東莞三市中心城區(qū),計劃與5條大灣區(qū)城際、高速地鐵互聯互通,列車跨線直通運行,進而實現廣州中心城區(qū)與深圳、珠海、江門、肇慶直連,構筑起廣深佛莞4個萬億級GDP城市的“黃金走廊”,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qū)”。
其中廣州段(佛穗邊界—穗莞邊界)長50.6km,共設13座車站,其中換乘站12座,平均站間距3.9km,線路經過廣州荔灣區(qū)、海珠區(qū)、黃埔區(qū)、增城區(qū)。
佛穗莞城際項目總投資額1140.62億,全線總工期約5.5年。
實現廣州至清遠45分鐘互達
在論壇上,廣州地鐵集團總經理劉智成表示,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qū)城際鐵路線網規(guī)劃23條線路,總里程超2000公里,采用“外拓通道、內筑網絡”的思路提出“三極三軸放射”的網絡布局。
目前該規(guī)劃已運營7條、在建11條,將充分發(fā)揮廣州核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實現廣州至佛山、東莞中心30分鐘互達,廣州至清遠45分鐘互達,其他城市60分鐘互達。
根據廣東省政府決策部署,廣州地鐵承接珠三角城際鐵路項目13個,總里程達550公里,其中已運營項目6個、320公里,在建項目7個、230公里。
2020年廣州市批復了城市軌道快線A+快線B+普線多層次軌道交通網絡,規(guī)劃線路53條,總里程超2000公里;目前已建成運營線路16條,總里程621公里。
在城際鐵路自主運營、地鐵城際一體化融合發(fā)展的新形勢下,廣州地鐵明確了“城際向下、地鐵向上”,“區(qū)域城市充分互聯”的發(fā)展新格局,并積極探索跨越“行政區(qū)域邊界”和“技術等級邊界”雙重融合的軌道交通高質量發(fā)展新路徑。
劉智成在講話中提到,東西橫貫廣州、佛山、東莞的佛穗莞城際計劃9月底動工。記者了解到,這條線路未來將與多條大灣區(qū)城際鐵路互聯互通,接通更多城市,成為大灣區(qū)城際“大走廊”。
廣州地鐵將調整線網
實現高鐵進城、城際進中心、一票通達三大目標
劉智成表示,在政府推動和企業(yè)參與下,廣州投入近1億元的研究資金,聚焦灣區(qū)三大都市圈、共計11座城市,近萬公里的“地鐵+城際”復合巨型網絡,開展了涵蓋規(guī)劃、建設、運營、系統、資源5大方面共23項專題研究,探索大灣區(qū)軌道交通融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
在城際鐵路與地鐵互聯互通上,珠三角城際鐵路與廣州市域快線采用了類似的車型,具備互聯互通條件。以廣清城際為例,將利用市域快線,實現城際進中心;同時,通過與市域快線跨線直通,可實現城市間快速直達。
在地鐵跨市互聯互通上,廣佛兩市已先后開通廣佛線、佛山二號線、廣州七號線西延線等3條線路。從數據來看,線路通勤功能凸顯、換乘客流比例高,客流增長較快,實現了佛山中心與廣州中心快速通達;遠期規(guī)劃18條地鐵通道,將形成全市域同城化的格局。
廣州地鐵將通過線網優(yōu)化調整,實現高鐵進城、城際進中心、一票通達三大目標,構建區(qū)域1小時生活圈。通過增設聯絡線、優(yōu)化線網結構,實現跨制式融合。
以廣清城際、佛肇城際、廣佛江珠城際為例,通過與廣花城際、佛穗莞城際之間增設聯絡線貫通運營,可實現清遠、肇慶、江門1小時直達廣州核心區(qū)域。
廣清城際鐵路
魚珠規(guī)劃引入25號線 構建四線井字大廳換乘
在站城融合方面,劉智成介紹了綜合交通樞紐及TOD的實踐與探索。在綜合交通樞紐上,結合廣州市國鐵、城際樞紐的規(guī)劃建設,以打造“零換乘一體化”的綜合交通樞紐體系、改善居民出行條件、塑造城市風貌為目標,統籌謀劃了41個國鐵、城際樞紐場站綜合體概念方案及周邊土地綜合開發(fā)規(guī)劃,包括12個國鐵樞紐和29個城際客站場站綜合體。
廣州地鐵以“站城一體”的規(guī)劃藍圖為基礎,推動了廣州白云站、新塘站等10個國鐵、城際綜合交通樞紐的開工建設,為廣州市建設國際綜合交通樞紐貢獻力量。
劉智成以魚珠站綜合體為例。魚珠為地鐵5號線、13號線及擬建佛穗莞城際、規(guī)劃25號線的換乘樞紐。車站采用井字大廳換乘設計,通過地上地下一體化設計,實現地鐵車站與周邊片區(qū)各類通道以及慢行系統的融合。目前正在開展綜合體概念方案編制報審。
備注:已運營6個城際項目為:珠機(拱北至橫琴)、佛肇(肇慶至佛山西)、莞惠(小金口至東莞西)、穗莞深(深圳機場至新塘)、廣清一期(清城至花都)、廣佛北環(huán)(花都至白云機場北)。
在建7個城際項目為:廣佛南環(huán)(佛山西至番禺)、佛莞(番禺至東莞西)、新白廣(白云機場北至新塘)、穗莞深琶洲支線、廣佛東環(huán)(番禺至竹料)、廣清二期(北延及南延線)、廣佛西環(huán)(佛山西至花都)。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fā)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guī)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tài)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guī)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