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在由中鐵十四局集團承建的太原地鐵1號線103標段,“奮晉二號”盾構機將在“三晉第一街”迎澤大街從迎澤橋西站的右線始發,向下元站掘進。當該盾構機“前進”百余米后,另一臺盾構機“奮晉三號”將從相隔幾米的左線始發,屆時該區間將實現兩臺盾構機“前后腳”掘進。
據中鐵十四局太原地鐵項目盾構副經理王輝介紹,為了加快整體施工進度,項目部自我施壓,在盾構施工前期,面對出土困難的情況下,積極尋找措施組織場內倒運,在土方允許外運情況下投入雙倍土方外運車輛加快出土量;為確保盾構機的順利始發迎澤橋西站西段頭盾構始發100米范圍內項目部組織抽調兩百余名工人不間斷進行主體結構作業,作業中不僅加大投入了一倍的人力同時作業中可利用大型機械設備也投入了十余臺,確保了盾構始發井的順利完工。
在盾構始發后,盾構司機、機修組人員、管片拼裝人員、維保人員均是“雙配置”,并在此之前召開了專家論證會,對盾構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各項風險提前進行分析預判,完善了施工方案,細化了保障措施,為盾構機的安全平穩推進奠定了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在迎澤橋西站至下元站的盾構區間,沿途不僅要側穿信達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能源中心、公園時代城,而且盾構機要側穿一處加氣站,線路距離地下埋設的儲氣罐相距僅十余米。為了確保絕對安全,項目部與產權單位協商后,對現場反復勘察,對此,項目部將加密對地表沉降、建筑物傾斜等數據的監測頻率,全程為盾構安全掘進“護航”。而且,會提前選擇地層相似的路段進行試驗,精準計算各種數據以供參考,確保安全順利通過加氣站。
另外,在疫情防控方面,所有參與盾構施工的技術人員均從低風險地區精心抽調,并嚴格落實屬地防疫管控措施。項目部盾構施工前期在投入了大量的人、材、機多重作業下,合理拼搶施工作業面將施工進度全面趕超,在4月份的疫情中項目施工沒有因為疫情的影響使盾構機停滯,同時也是因為前期的巨大投入確保了盾構機的順利始發,充分做到了防疫施工“兩不誤”。
太原軌道交通1號線由中國鐵建投資集團聯合投資建設,一期工程全線長28.737千米,目前21座車站已全部進入施工,計劃于2024年底開通運行。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