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東靖路與蘭谷路交叉口的工地上,大型挖掘機、履帶吊正隆隆作響,工人們或是在一旁焊接鋼筋籠,或是操作機器開挖泥土,進行地下連續墻施工。這是21號線一期東靖路站的施工現場,預計今年5月份,車站將進行基坑土體開挖施工。
21號線一期位于浦東新區范圍內,起于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東側的六陳路站,終于浦東高行的東靖路站,途經川沙新鎮、康橋鎮、張江鎮、金橋鎮、高行鎮,串聯了國際旅游度假區、張江科學城、金橋出口加工區這三大功能區,以及張江副中心、金橋副中心兩個主城副中心。線路全長約28公里,均為地下線,共設18座車站。
“21號線一期從去年6月份起進入全面建設階段。截至目前,東靖路站、浦東足球場站、軍民路站、楊高北路站、廣蘭路站等8個車站已進入施工階段。”申通地鐵建設集團21號線項目管理分公司工程部經理徐劍波表示,力爭在今年內實現剩余站點全部開工,浦東足球場站、廣蘭路站、軍民路站等三座車站封頂,盾構推進1.5公里。
當前,上海進入新一輪軌道交通建設階段,一批創新的建設理念與方式也同步在線路上探索應用,打造更具潮流的城市“第二空間”。21號線一期的亮點之一,便是上海首條采取快慢車組合運營方式的全地下地鐵線路,即同時開行兩種列車,一種為站站停的慢車,一種是跳站運行的快車。
“21號線一期將東延伸至浦東綜合交通樞紐,全新的組合運營方式將更好地滿足市民通勤和快速出行的多樣需求。”上海市隧道工程軌道交通設計研究院21號線設計負責人孫建軍告訴記者,快車停靠的站點,約為全線的一半不到,在100公里/小時的設計時速下,將極大提高市民出行的效率。
舉個例子,乘客從廣蘭路站出發,前往浦東交通樞紐。乘坐2號線列車,耗時約40分鐘;乘坐21號線的快車,時間將縮短至20多分鐘。
還有一些新工藝技術正在21號線一期上深化應用。比如,不同于常規隧道管片的螺栓連接,21號線一期隧道管片拼裝借鑒了中國傳統的“榫卯”工藝,應用承插式管片錯縫拼裝技術。
該技術提高了管片的拼裝精度和整圓度以及成型隧道的質量,大幅減少施工以及后期運營成本,但對施工精度要求高、施工難度大。
“拼裝過程產生的絲毫偏差,就容易造成縱向連接件無法插入就位,且安裝過程不可逆。”項目管理分公司表示,將研究細化方案并加強現場管控,特別是對盾構機司機和拼裝機操作工人加強培訓,做到管片拼裝嚴絲合縫。
徐劍波介紹,承插式管片錯縫拼裝技術最早在18號線一期進行試驗,隨后在18號線二期、13號線西延伸等線路擴大應用。綜合線路埋深、環境條件等因素,此次21號線一期的使用率達到30%。
據了解,21號線一期工程將為沿線居民出行提供更好的公共交通設施服務,促進重點區域開發,提高沿線出行效率和品質。尤其對促進浦東新區三大功能區聯動發展,支撐兩個主城副中心功能的發揮,并推動上海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具有重要作用。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