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印發4周年。
3年前,四川省委、省政府作出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建設成都都市圈的決策部署,按照分階段實施思路,2020—2022年是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的起步期。2023—2025年為成長期。
此前,眉山市委五屆六次全會提出,以“服務成都、依靠成都、融入成都”為戰略牽引,加快建設成都都市圈高質量發展新興城市,在新征程上奮力開創眉山發展新局面。
如何依靠成都,進一步擁抱國家中心城市?成長期開局之年,在眉山市區生活的林春發現,眉山即將接入成都軌道交通線網。
軌道上的都市圈眉山依靠“第四城”成都
根據戴德梁行對軌道線路建設長度世界排名前30位的城市的研究和分析,美國紐約擁有全世界最長的軌道交通線路1370千米,其次是中國的上海和北京。日本東京雖然軌交線路總體建設長度并不位居前位,但其日客流量卻達到世界最高水平,東京是全世界軌道交通使用效率最高的城市。東京軌道交通的發展建設與東京都市圈的發展步調相一致,與城市人口分布趨勢緊密對應,軌道交通是都市圈形成的重要支撐,是人口遷移方向的核心指引。
此外,全球四大都市圈,即紐約都市圈、大巴黎都市圈、倫敦都市圈和東京都市圈,都通過利用軌道交通實現了城市空間拓展和融合,強化了中心城市的聚集和強心力,以及城市外圍圈層副中心的形成。
2022年9月26日,S5線眉山段在視高站舉行開工儀式。按照規劃,該項目預計2026年12月將具備試運營條件,眉山將直接接入成都軌道交通線網。新年剛過,位于眉山城區萬達廣場的S5線音樂廣場站(工程名稱)項目,已悄然動工。
4年后,眉山市民可以坐上S5線列車,一路北上與成都軌道交通19號線相接。2021年底,成都軌道交通運營里程超過500公里,正式成為我國軌道交通“第四城”。
眉山國投董事長廖宇勇認為,S5線是“雙城”“同城”的標志性項目,也是眉山“三市一城”建設的代表性工程。作為貫徹落實黨中央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決策部署,省委“一干多支”、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先手棋”發展戰略的重要基礎設施項目之一。
截至目前,眉山市已建成“5高2軌4快”11條通道,正加快建設9條快速路,成眉間動車日開行達96列,開通跨市公交線路5條,成德眉資四市實現“一碼通乘”,成眉間實現“半小時高效通勤、一小時暢達雙機場”。
更緊密的同城化軌道連接讓成都走到家門口
“我們還將圍繞S5線建設,做好沿線景點升級,規劃旅游線路。”眉山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項目建成后,一端設置站點,一端連接景點,一條市域鐵路,讓“快旅慢游”更輕松。
記者注意到,S5線在眉山布有8個站點,串聯眉山樂高樂園、黑龍灘等多個景點,可謂“一站一景”。正在建設的樂高樂園是眉山當前重點推進的項目之一,項目建成后,將填補西部地區國際頂級主題樂園缺乏的空白,每年將吸引游客500萬人次以上,成為眉山建設成都都市圈消費中心的一張靚麗名片;“川西第一海”黑龍灘森林覆蓋率高達98.4%,擁有310公里湖岸線、23平方公里水域、85座島嶼……
S5線過處,不只一站一景,還將讓沿線人享受到高品質的成都生活。以眉山北站為例,該站位于眉山正在建設的城市新中心,該中心還布局建設有中央公園、四川省兒童醫院等項目,升級打造太和歷史文化街區。
“大家可以從規劃圖上清晰地看到,眉山北站會有一座新的公園。這座公園占地約1076.7畝,定位是特色創新的活力水岸公園、交互融合的未來公園社區。”眉山市房地產服務中心主任王時福說道,“這座公園將連帶周邊住宅區,共同為打造‘詩書眉山新湖城’服務。”
“真正的同城化,關鍵就在人。”原國家發改委城市中心綜合交通規劃院院長張國華說,“比如我可能早上出來到你這辦公,晚上我就能回來,甚至就直接回到我家門口。這樣便捷的生活方式,就真正把城市與城市同城化了,這或許就是軌道上的都市圈,魅力所在!”
“都市圈建立在軌道上,而這個軌道有多層次,有高鐵、國鐵、城際鐵路、市郊鐵路、城市軌道、市域鐵路等。”張國華解釋說,國鐵和高鐵是解決城市群之間的聯系,城際鐵路是解決城市群內部聯系的,市郊鐵路解決周邊通勤交通的=,是解決城市內部出行的。
而市域鐵路跨市而建,既解決了城市群之間的聯系,更打通了城市群的內部,促使成眉兩地“同城”,解決城市內部的出行。張國華說,“這樣就會形成一個個專業化的服務中心,有了這些服務中心的高效聯系,城市之間會更快捷、更緊密,這樣才能真正的同城化。”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