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唐子瑜、記者皮澤紅報道 1月10日下午,由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廣州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主辦,廣州地鐵集團協辦,廣州市軌道交通產業聯盟承辦的廣州市軌道交通產業鏈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供需合作對接活動在廣州大灣區軌道交通產業發展中心成功舉行。廣州市政府副秘書長、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高裕躍出席活動并致辭,廣州地鐵、廣州工控、白云電器、廣州市軌道交通產業聯盟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及服務機構代表約150人參加活動。
高裕躍副秘書長在講話中指出,軌道交通產業是廣州市五大新興優勢產業之一,也是落實交通強國戰略,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的主抓產業。2021年廣州市軌道交通產值規模達 2055 億元,納統企業744家,從業人員49.56萬人,產值規模和綜合實力穩居全國前列。廣州市先后出臺了軌道交通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三年行動計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斷強化規劃引領,發揮“鏈長制”作用,建立“政府+企業+聯盟”的聯合產業培育機制,形成了涵蓋規劃設計咨詢、建設施工、裝備制造、運營維護及增值服務的軌道交通全產業鏈體系。本次活動將推動軌道交通產業鏈“鏈主”、“分鏈主”和龍頭企業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開展供需合作對接,進一步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和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構建完善我市軌道交通產業鏈和生態圈。
廣州地鐵集團副總經理、廣州市軌道交通產業聯盟理事長張貽兵在致辭中提出,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下,廣州地鐵集團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產業聯盟扎實做好產業促進平臺支撐服務,緊密圍繞產業政策體系,深入推進“鏈長制”工作機制,建立廣州地鐵牽頭、產業聯盟與總承包商聯動的協同招商機制,集中行業優勢資源,聚力強鏈補鏈完鏈,引進76家產業鏈優秀企業落戶,2022年聯盟會員企業達209家,全面覆蓋軌道交通全產業鏈上下游。產業聯盟將以本次活動為契機,更加緊密團結軌道交通全產業鏈大中小企業,以更實舉措進一步提升政企聯動能級、深化企業精準服務,以更強擔當鞏固提升產業促進平臺綜合能力,以更高質量推動我市軌道交通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努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軌道交通產業。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關于優化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的部署,以及市委、市政府關于構建“鏈長制”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啟動了“廣聚群鏈 灣區啟航”——廣州市產業鏈供需對接深度行系列活動,旨在通過“政府統籌搭臺,企業精準對接”的方式,組織技術過硬、產品過硬的中小企業與“鏈主”企業、龍頭企業對接,實現產業橫向聯合、垂直整合、跨界融合,進一步提高供應鏈的效率和韌性,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產業生態。本次活動受到我市軌道交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廣泛關注,共約60家企業參加。
一批產業鏈企業達成合作協議
經過前期撮合對接、達成合作意向,廣州地鐵與廣州工控,白云電器與廣東南纜電纜,中建華南建設與中鐵山河工程裝備,中鐵(廣州)投資與九州一軌,中鐵建華南建設與華能機電,日立電梯與廣州維亞通用、廣州鐵科智控與廣東碩維等一批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現場簽署合作協議。
其中,廣州地鐵與廣州工控在技術產品創新、地下空間規劃與裝備研究、TOD綜合開發等領域達成合作協議。白云電器與廣東南纜電纜在軌道交通供電專用電纜領域達成合作協議,中建華南建設與中鐵山河工程裝備在軌道交通盾構裝備研發、隧道工程檢測、數字化工程升級、綠色低碳工程建設等領域達成合作協議,中鐵(廣州)投資與九州一軌在軌道交通減振降噪、環境噪聲與振動污染防治等領域達成技術開發、產品研制、工程設計、檢測評估等合作協議,中鐵建華南建設與華能機電在工程建材集采、供應鏈管理、打造數字化供應鏈等方面達成合作協議,日立電梯與廣州維亞通用在軌道交通電梯零配件、電梯轎廂裝潢、關鍵備品備件維護等領域達成合作協議。廣州鐵科智控與廣東碩維在軌道交通運輸通信信號系統相關領域達成合作協議。
龍頭企業面向中小企業主動開放供應鏈體系
廣州地鐵集團、廣州工控集團、白云電器、中建華南建設、中鐵建華南建設、中鐵(廣州)投資等6家龍頭企業在活動現場發布了采購和供應鏈合作需求。
廣州地鐵集團正大力推動建設投資、運營、物業開發、資源經營、市場拓展五大業務布局。2022年廣州地鐵完成市重點項目投資850億元以上,正全面推進10條(段)202公里軌道交通線網建設和9條(段)316.1公里城際鐵路建設,統籌24個國鐵、城際、綜合交通樞紐、市政道路項目投資建設。
廣州工控積極布局新興材料、核心部件、高端裝備、產業金融、產業服務五大板塊,在邁向世界一流的創新驅動型工業投資集團征程中,著力培養“鏈主”企業,強化補鏈、延鏈、強鏈,推動形成更多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推進傳統優勢制造業轉型升級。
白云電器發布供應鏈生產圈建設及采購合作需求。白云電器集團是國內電力裝備制造領軍企業,正以技術引領,加快從”產品制造者”向”產業組織者”升級,打造“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化”生態發展模式,常態化開展面向軌道交通供電領域的科技企業孵化、供應鏈合作、聯合研發、金融賦能、人員交流等資源共享活動,促進融合共生。
中建華南建設發布在廣州本地采購盾構機及服務需求,依托2021年中建股份牽頭、中建華南等單位聯合體中標的芳村至白云機場城際(芳白城際)項目,中建華南近期擬購買和租賃10臺盾構機用于城際鐵路項目隧道工程掘進,其中土壓/泥水雙模盾構3臺、泥水平衡盾構3臺、土壓平衡盾構4臺,采購金額達9億元。
中鐵建華南建設發布建設物資設備采購需求。中鐵建華南建設是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資子公司,公司立足廣州,輻射周邊,積極響應股份公司“品質鐵建”要求,堅持產業協同發展戰略,建設高質量發展的總承包企業,年生產能力達200億元以上。
中鐵(廣州)投資發布供應設備(材料)需求清單。中鐵(廣州)投資是中國中鐵的全資子公司、二級法人企業,主要聚焦軌道交通、綜合管廊、城市更新、海綿城市、水環境治理、市政、交通、機場等投資建設領域。
一批新產品和新技術得到關注
廣州軌道交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面對軌道交通行業發展形勢,主動攻關核心技術,加快產品應用,在活動上推介了一批新產品和新技術。中電普天研發的軌道交通通信系統解決方案包括5G綜合承載解決方案、集群調度解決方案、通信智能運維解決方案等,具有安全系數高、可靠性高、投資收益率高等優點,促進軌道交通網絡智能化、業務生態化、運營智慧化,實現運行運維降本增效。匯納生物推介了高鐵無砟軌道專用膠,針對高鐵無砟軌道床底座以及線路防水封閉層等伸縮縫特點,研發的硅酮密封膠緊跟無砟軌道嵌縫材料升級換代需求,具有使用壽命長、抗位移及彈性恢復強、維修成本低等優點,有效保證軌道的平順性和行車安全。高新興科技推介軌道交通工程車行車安全系統、車輛基地地全景安全管控系統,工程車行車安全系統主要包括防超速冒進、封鎖作業防護、車輛溜逸等安全防護功能以及視頻監控預警功能,車輛基地地全景安全管控系統采用數字化設備對車輛基地全局進行監控管理。廣州高精推介地鐵齒輪箱系統,自主研發生產的PDM型兩級傳動齒輪箱有效提高了齒輪箱的承載能力,有效提高了齒輪箱的承載能力,使齒輪箱具有高密度功率、承載強、可靠度高、傳動平穩等特點,深受用戶好評。廣州朗進推介新一代通風環控空調系統,完全自主化設備提高可靠性,擁有變頻、熱泵制熱、優化風場、壓力波控制、密封性好等優點,全觸屏操作與產品集成便于操作維護,全面滿足目前列車空調控制需求。廣州軌道教科公司推介軌道交通產業數字化轉型相關產品,通過調研分析軌道交通行業數字化轉型的現狀與挑戰,策劃并推出軌道交通行業數字化人才培養系列課程,服務于廣州市軌道交通產業鏈企業,并面向全國軌道交通行業產業推廣,傳播廣州地鐵數字化、產業發展品牌。廣州科易光電推介軌網一體化運行安全檢測裝置實施方案,采用基于深度學習的圖像分析技術、測溫技術以及電荷分析技術,實現接觸網、軌道以及周邊環境安全隱患實時預警功能,滿足提高檢測效率、增強安全運行保障的使用要求,為缺陷預測及消缺處理提供數字化分析依據。瑞立科密推介軌道車輛關鍵零部件,包括無油風源系統、無油電動空壓機、無油升弓風源系統等,杜絕因漏油、油乳化等因素帶來的車輛運營安全隱患,比同類產品更經濟環保,目前已有23種制動系統關鍵零部件產品應用在復興號高鐵上。廣電運通推介AI智慧客服系統方案,智慧客服系統搭載在智能客服中心上,以“AI智能自助”和“全場景適配” 為核心理念,搭載了票務系統、客服系統、專用知識圖譜,以替代傳統客服中心人工服務為目標,融合現金、互聯網支付、生物識別和語音識別等手段,打造基于AI知識圖譜的智能服務交互系統,提供智能票務、智能客服等業務,實現智能客服中心的自助化、智慧化、人性化。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