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江鐵路珠江口隧道水下最大埋深 115 米,圖為位于南沙的建設段。
海底百米,盾構機穩步掘進!記者日前在深江鐵路珠江口隧道南沙段施工現場了解到,中鐵隧道局建設者駕駛 ” 大灣區號 ” 盾構機在國內最深海底隧道,以每天 12 米至 16 米的速度向虎門方向掘進,截至 2022 年 9 月 26 日已累計掘進 1126 米。
深江鐵路是全國 ” 八縱八橫 ” 高鐵主通道沿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支撐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途經深圳、廣州、東莞、中山、江門 5 個城市,是深圳至茂名高鐵組成部分,在南沙站、中山站、江門站配套建設動車存車場,線路全長 116 公里。
記者了解到,該項目在珠江口以隧道方式下穿,工程位于東莞、廣州之間的珠江入海口,隧道全長 13.69 公里,設計時速 250 公里。其中,中鐵隧道局承擔了 9175 米的施工任務,隧道設計時速 250 公里,水下最大埋深 115 米,是我國最深海底隧道,最大水壓達 1.06 兆帕,水壓創世界之最。
據介紹,該項目科研攻關團隊采用 ” 礦山+盾構 ” 穿越隧道的組合施工方法。礦山法,即用開挖地下坑道的作業方式修建隧道;盾構法,即采用大型盾構機掘進施工。
按照設計方案,待盾構始發井完工后,兩臺大直徑盾構機將分別從東莞虎門及廣州南沙萬頃沙始發相向掘進,盾構管片外徑 12.9 米,盾構獨頭掘進最長達 3590 米。這就意味著盾構機必須在高水壓下不良地質段進行磨損刀具的更換,難度可想而知。在掘進極高風險地段時,盾構機上會配置超前地質探測手段,對前方地層進行預測分析,實現一機多能。
除水下換刀問題,項目還有一大難點就是盾構機未來如何在海中完成接收及拆解。
” 盾構機長距離掘進后必須精準實現對接,猶如在大海中穿針引線,對盾構機掘進過程中的動態控制要求極為苛刻。” 中鐵隧道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技術人員將依靠洞內外聯動測距等方法及時調整盾構機掘進參數和狀態,保障其在正確的方向掘進。
深江鐵路建成后,將在深圳樞紐西麗站與贛深高鐵貫通,在深圳北站與杭深鐵路、廣深港高鐵銜接,在深圳機場站與規劃中的廣深第二高鐵線連接,在中山站與廣珠城際鐵路連接,在江門站與江湛鐵路貫通,進一步打通沿海高鐵通道,助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半小時生活圈、經濟圈,輻射帶動粵東、粵西與珠三角區域協調發展。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