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民之所憂,行民之所盼。今年以來,鐵路部門在圓滿完成困難職工解困脫困任務的基礎上,持續抓好常態化幫扶救助,不斷鞏固解困脫困成果,努力構建常態化幫扶格局。
長期以來,鐵路部門高度重視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和幫扶救助工作,全路各級組織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形成了黨委領導、行政主抓、工會牽頭、各方支持、職工參與的工作格局。經過不懈努力,困難職工家庭得到有效救助,鐵路建檔特重困職工于2020年底前全部實現解困脫困。
2021年11月,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下發《關于做好常態化幫扶救助工作的意見》。按照政策相對穩定、有序銜接、標準不降、力度不減的要求,國鐵集團持續做好因病、因災等致困職工的常態化幫扶救助。
一年來,全路各單位分類做好困難幫扶,為各類特殊困難職工家庭分層分類建立檔案,給予一定困難補助,重點關心關注解困脫困職工的家庭生活情況,積極做好受災職工家庭的走訪慰問,幫助困難職工家屬提升就業創業能力;加強醫療互助救助,做好與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企業補充醫療保險的政策銜接,通過病種救助、自付部分按比例救助等多種形式給予職工醫療互助救助;加大助學資助力度,對特殊困難職工家庭,在幫助子女解決入學學費的同時,積極協助解決上學期間的生活困難問題,積極探索開展鼓勵性助學;積極做好疾病預防和衛生保健知識宣傳普及,保障職工身心健康。
各單位加強組織領導,規范資金管理,不斷拓展、豐富常態化幫扶救助的形式和內容,在鞏固拓展解困脫困成果的基礎上,大力開展普惠性服務,進一步提升職工生活品質,激發職工內生動力,凝聚了推動鐵路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鄭晨)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