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下午16時18分,由公司承建的重慶軌道交通27號線縉云山隧道首倉二襯順利開盤澆筑,實現全線第一個首倉二襯澆筑!
此次澆筑標志項目建設取得了階段性勝利,該隧道工程開始進入多工序循環作業施工階段,保證了隧道整體受力和圍巖地層穩定,從而為順利推進重慶軌道交通27號線項目后續施工和實現年度生產經營目標奠定了基礎。
重慶軌道交通27號線是重慶軌道交通線網中一條東西方向城軌快線,線路全長約51.9公里,設14個車站,西起璧山區璧山站,東至南岸區重慶東站,線路兩端與市域(郊)鐵路貫通運營,串聯沙坪壩站、重慶站、重慶東站等重要門戶樞紐。項目建成后將成為重慶軌道線路中連通功能最強大的線路,帶動客流,緩解交通擁堵難題,對實現城市內外交通快速轉換,提升軌道交通效率,加快構建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等具有積極影響。
公司承建的重慶軌道交通27號線土建工程02標項目起于璧山站(不含),止于大學城南站(含),線路長度8.31公里,共兩站兩區間一座變電所。兩座明挖車站為虎溪站、大學城南站,兩個區間為璧山站~虎溪站區間、虎溪站~大學城南站區間,璧山站~虎溪站區間采用TBM、礦山法施工,虎溪站~大學城南站區采用TBM施工工法,一座區間降壓變電所,合同工期2021年11月1日~2025年7月31日,共計45個月。
此次全線首板隧道二襯澆筑位于縉云山隧道進口小隧道右線,為Ⅴ級加強段B型襯砌,施工長度為12米,采用鋼模臺車、泵送入倉整體成型的施工工藝,采用C35P10抗滲鋼筋混凝土,澆筑方量120立方米,襯砌厚度45厘米。隧道拱頂埋深6~240米,穿越巖層主要有泥巖、砂巖、灰巖、砂質泥巖、泥質粉砂巖、頁巖等,地下水主要為基巖裂隙水。現場采用“分層逐窗、附著式高頻振搗”澆筑方案,采用模板臺車泵送混凝土整體襯砌。
為保證此次二襯澆筑順利進行,確保以首板二襯的高質量帶動整個工程建設施工全面推進,重慶軌道交通27號線土建工程02標項目提前策劃、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在方案編制、技術交底等方面做了大量準備工作,領導班子、施工隊隊長帶頭值班,嚴控每一個施工細節,對第一板襯砌的施工準備、臺車定位、隱蔽工程檢查、止水帶定位、鋼筋綁扎、二襯模板檢查、砼澆筑等工藝流程按設計要求嚴格把關。在澆筑過程中,項目部安排專人對現場混凝土入模狀態及和易性進行了全程盯控,嚴格把控每一道施工工序,保證各個環節緊密銜接。同時,項目經理部黨支部黨員先鋒崗、青年突擊隊24小時緊盯澆筑全過程,充分發揮了項目部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此次二襯澆筑應用了先進的大型配套機械設備二襯臺車,采用全新自動布料系統逐窗入模澆筑技術,實現了混凝土由下至上逐窗入模分層澆筑、振搗,有效提高了二襯混凝土澆筑的實體質量和外觀質量。同時,也減少了換管施工工序,降低了勞動強度,大大提高了施工過程中的安全性。
縉云山隧道工程進口、出口段均已開工建設,施工過程中合理安排組織各項工序,嚴格落實安全、質量管控紅線,并克服進口生態紅線、出口基本農田及重慶地區高溫天氣影響,施工進展較為順利。目前,縉云山隧道所有工作面已全面打開、多點開花,重慶地鐵27號線項目將繼續搶抓施工黃金期,加快施工進度,保證項目高質高效推進,按期完成節點任務目標。
重慶地鐵27號線項目將堅持以“黨建+”為舉措,把講政治、抓黨建、強業務融為一體,推動黨建與生產經營工作深度融合,時刻保持緊迫感、危機感、責任感,鼓足干勁、加力加壓,克服重慶市當前高溫天氣、疫情防控給生產經營工作帶來的困難,以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有力的措施,把各項工作落實落細落到位,持續推動提升項目履約管理能力,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