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上午,隨著武漢新榮軌道交通換乘工程第106根樁基順利澆筑完成,標志著該項目樁基工程全部施工完成。
武漢新榮軌道交通換乘工程連接武漢軌道交通1號線新榮站和陽邏線一期工程新榮客運站兩座站點,項目北接陽邏線新榮客運站B出入口,沿后湖大道出地面后,與市政過街天橋合建沿解放大道人行道上方布設至1號線新榮站,并于1號線新榮站端頭新建換乘廳,與換乘天橋相接,實現陽邏線新榮客運站與1號線新榮站付費區換乘。
該工程包括地下段、地面段、天橋段及換乘接入廳四個部分,施工場地位于交通樞紐區,人流車流繁忙,交通疏解難度大。加上施工范圍內地下管線復雜,含電力、自來水、電纜、電信、天然氣等管線眾多,施工作業難度大。武漢地鐵集團二級項目經理鄧志強稱,在這里施工,堪稱“螺絲殼里做道場”,施工圍擋本著盡可能“少占道、縮時間、早恢復”的原則,盡可能不影響周邊居民出行,“點位”施工一結束就拆除。
針對連日來的高溫,為保障施工有序、高效推進,項目部每天晚上7點開交班會,研究施工細節、制定次日施工目標。鄧志強稱,項目部采用“提早上班、午休延長”等措施,在10時至16時不安排室外作業,避免高溫日照曝曬、疲勞作業和防止人員出現中暑情況。同時,項目部做好防暑降溫措施,早晚兩次為施工人員發放藿香正氣水、礦泉水等防暑降溫物資,讓作業人員在炎炎夏日中感受到清涼,確保高溫時期安全生產。
武漢新榮軌道交通換乘工程樁基施工全部完成,為后續結構施工打下堅實基礎。鄧志強稱,該換乘通道完工后,乘客從陽邏線站廳到1號線換乘站廳無需出站,步行僅需3分鐘左右。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