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發生新一輪本土疫情。按照省、市關于進一步強化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成都地鐵在落細落實常態化防疫舉措的基礎上,通過加強通風換氣、提升全線網車站消殺頻次等舉措,織牢疫情防控網。目前,按照上級要求開展的工作人員及車站、客服設備設施環境核酸抽樣檢測,結果均為陰性,進一步確保了軌道交通運營安全,保障了廣大乘客平安順暢出行。
車站通風時長增加0.5-1個小時
晚上00:22,也就是成都地鐵1號線桐梓林站運營結束1小時后,車站通風設備在運轉一天后,在系統設置下,自動關閉。在此輪疫情之前,該站會在關閉車站時同步關閉通風系統。“為確保通風換氣安全有效,我們進一步加強車站及列車通風,采用最大通風量不間斷通風,其中車站通風時長在運營時段的基礎上增加0.5-1個小時。”成都地鐵運營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而這,只是成都地鐵“疫情防控組合拳”中的“一招”。
面對當前嚴峻復雜的疫情防控形勢,成都地鐵在做好常態化運營服務的基礎上,進一步織密織牢疫情防控網,提升全線網車站公共區域、車站空調濾網以及乘客易接觸設備設施(部位)消毒頻次。
針對自動售票機、閘機、樓扶梯扶手、直梯轎廂內部、坐凳等乘客頻繁接觸、易接觸的設備設施,以及地鐵車站出入口、站臺、站廳等公共區域,成都地鐵全線網所有車站均按照每4小時1次的頻率進行消殺,全力為市民乘客提供安全的出行環境。
全線網所有車站落實、落細“4個100%”
這幾天,對于火車南站值班站長楊嵐來說,擔子更重了。“火車南站作為換乘站,客流比較多,所以每天在早高峰時,我們都要全員上陣,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時,加大對客流的引導。”
100%掃碼亮碼、100%體溫檢測、100%口罩佩戴、100%場所工具消毒通風——為給廣大乘客提供安全的公共軌道交通出行環境,成都地鐵全線網所有車站全面落實、落細常態化疫情防控各項舉措。
“為了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廣大市民乘客進站時請主動掃場所碼,過閘前主動亮健康碼,憑綠碼通行,乘坐地鐵請全程佩戴好口罩。我們進一步加強車站通行客流引導,做好重點區域滅菌消殺,全力營造健康、安全、和諧、有序的綠色交通出行環境。”該負責人表示。
與楊嵐一樣增加了工作強度的,還有該站的保潔員魏躍進。按比例兌好藥水,背起20多斤重的消毒桶,對車站進行地毯式消毒——這就是他的工作。“卡卡角角都要噴到,不能有任何遺漏。”魏躍進說。
為確保疫情期間乘客的出行安全,成都地鐵加快智慧交通步伐,主動融入“智慧蓉城”建設,在國內率先推出智慧乘客服務平臺,結合疫情創新上線“支持戴口罩刷臉無感乘車”功能,提高了乘客出行的安全性、便捷性。在此,也倡議廣大市民乘客,使用成都地鐵APP電子票可掃碼、可刷臉無接觸式乘車。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