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汛期,總有小伙伴來問地鐵是如何防汛的?地鐵車站進水怎么辦?地鐵站里面有排水系統么?當前正值主汛期,為防止雨水倒灌車站,保證廣大市民的安全順暢出行,石家莊地鐵是如何筑牢防汛“安全堤”的?一起了解一下吧。
出入口平臺“高海拔”設計
地鐵在設計階段,運營各車站均按照國家相關防洪標準要求進行設計,重重防線有效防汛。石家莊地鐵各車站出入口平臺高度均高于市政路面并滿足防汛要求,成為地鐵車站防水的第一道防線。
防淹擋板變身“臨時阻水墻”
排水溝時刻“待命”
第三道防線就來到了車站出入口和站廳的連接通道處,車站出入口通道設有排水溝,如降雨量較大,站外有積水倒灌入車站時,積水通過排水溝流入車站集水井,避免水量過大進入站廳區域。
配齊防汛物資,加強實戰演練
針對防大災抗大汛,地鐵運營分公司配備防汛應急物資設備達到十萬余件,主要包括各類排水泵、防汛沙袋、吸水膨脹袋、消防水帶、救生衣、反光救生繩等。進入汛期后,增加防汛物資的巡視頻次,確保物資狀態良好,為防汛搶險做了充分的物資保障。
嚴格落實汛期預警制度和值班制度
密切關注天氣的變化,嚴格落實值班制度,做好應急處理準備。與氣象部門密切溝通對接,在收到氣象預警信息后,各部門會增加巡視頻次。聯合氣象部門對防汛重點車站增設了氣象監測設備,在雨情發生時,能夠及時了解雨量及站外積水等信息。一旦發現險情苗頭,及時研判,第一時間啟動響應,做好應急聯動。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