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下午,重慶市人民政府與國家鐵路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此框架協議下,永川區政府、國家鐵路局裝備技術中心、北京交通大學同時簽訂合作協議,將在重慶永川共建國家級綜合型鐵路行業科技創新研究院。
當天上午,國家鐵路局、北京交通大學、國家鐵路局裝備技術中心、成都鐵路監管局考察團先后前往重慶永川區規劃展覽館、永川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實地參觀考察,并考察研究院擬建地選址,就永川軌道交通產業等方面的情況做了深入了解。
考察團一行對永川城市建設、產業發展印象深刻,表示永川作為國家定位的現代制造業基地、西部職教基地,產業基礎雄厚、發展前景廣闊,未來值得期待。
按照協議內容,三方將在重慶永川共建國家級綜合型鐵路行業科技創新研究院,聯動國內國際頂級創新研究資源,推動創新技術在軌道交通行業產業化,力爭5年內建設成為有影響力的國際化鐵路行業綜合研究機構,具有完整的鐵路行業創新技術規模化應用體系和國際標準制訂的綜合能力;共建國家級的5G-R移動通信實驗室,負責5G-R行業標準、認證、檢測、研發,帶動軌道交通通信裝備產業升級換代。
此外,還將在永川建設國家級軌道交通檢測中心、國家級軌道交通產品認證中心、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通過10年努力,形成年產值過1000億、聚集研發人才過萬、行業技術人員超10萬的軌道交通產業集群。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