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第一屆軌道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建造與養維技術交流會在長沙開幕。以“智能建養,綠色安全”為主題,聚焦智能時代新技術與軌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運維場景的深度融合,劉經南、歐進萍、何華武、秦順全、于起峰、聶建國、陳云敏、丁烈云、田紅旗、王復明、陳湘生、岳清瑞、張喜剛、高宗余、胡亞安、劉加平、邢鋒等17位院士及500余名軌道交通領域相關領導、專家、學者參會。
開幕式上,大會指導委員會主任何華武院士,大會學術委員會主任聶建國院士,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云,中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何軍致辭,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創新與數字化部部長伍軍主持。開幕式上舉行了壩道工程醫院高速鐵路分院揭牌儀式、高鐵科技(湖南)有限公司揭牌儀式及廣州南方測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高速鐵路建造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簽約儀式。
本次交流會將開展為期2天的學術交流及參觀,邀請歐進萍、于起峰、陳云敏、丁烈云、王復明、陳湘生6位院士及22位專家為大會作報告,設置土木工程學科發展與智能建養專業研討會、智慧建造與運維技術研討會、學術交流會3個分會場。與會專家學者圍繞軌道交通領域發展動態與前沿展望進行研討,并將共同參觀高速鐵路建造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技術成果展覽館。
本屆會議由中國鐵道學會、詹天佑科學技術發展基金、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指導,中南大學和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中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高速鐵路建造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壩道工程醫院、廣州南方測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鐵道科學與工程學報》承辦,以及17家單位協辦。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