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濟南高新東區,要說目前正在打造的最具特色城市公共交通工具,非“云巴”莫屬,并有望在2025年底通車試運營。
“云巴”,是低運量軌道交通系統內全新的交通出行工具,也稱之“云巴線路”、軌道上的“電動大巴”。它具備高安全、高智能、高適應、高顏值、低成本、低噪音的優勢,車輛采用導軌式膠輪系統,可根據不同運量選擇2~6節車輛自由編組,主要用于城市社區、旅游觀光、產業園區范圍內的循環運載。
2023年1月3日,《濟南低運量軌道交通高新東區環線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相關支撐性專題報告編制及后續服務招標公告》在濟南軌道交通集團官網公示,傳遞出將要在高新孫村區域內布設一條低運量的軌道交通線路。自此,云巴逐步走進了公眾的視野。
首條云巴為何設在高新東區?
不少市民期待著能夠盡快搭乘云巴,靈活地在城市中穿行,這不僅成為市民出行的新選擇,更是城市現代化和智慧交通的生動體現。
云巴具有體態小、占地少的特點,如今它在濟南城市中部署,究竟能起到什么作用?首條云巴為什么會設在高新東區?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內地規劃建設云巴項目的有6座城市,其中重慶、深圳、長沙三座城市已通車運營7條市政及園區線路,包括濟南在內的貴陽、西安三座城市正在建設。
近年來,高新東區隨著自身的飛速發展,已經蝶變為濟南市重要的產業發展區。這里集聚了大量重點產業發展項目,亟需融入全市軌道交通體系,實現與城市其他區域的高效互聯,更深一步帶動濟南“東強”經濟飛躍發展。
全市首條云巴線路在此敷設,不僅可以補齊城市軌道交通與常規公共交通層級間的短板,提升區域間連通水平。同時也可以和軌道2號、4號、8號線串聯成網,拓展地鐵的服務范圍,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舒適、快捷的出行方式,極大地改善高新東區交通條件,加速高新東區高質量發展。
安全智能、通暢舒適的出行之旅
濟南一直在探索智能交通與城市發展的新模式,始終堅持“技術創新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發展理念,云巴便是其中之一。
通過在空間上做加法,云巴能夠有效緩解地面交通壓力,消除軌道覆蓋盲區,甚至能夠串聯起城市公園、工業園區集聚區等大客流站點,為市民和游客往來增加了一項更快捷便利、智能安全的出行選擇。
據悉,濟南市首條云巴線路全長約30.7公里,總投資約42.9億元,跨越高新區和歷城區,共設站32座(含換乘站5座)。其中彭家莊站可與軌道2、4號線換乘,程家莊站、唐冶站可與軌道4號線換乘,春博路站、山東職業學院站可與軌道8號線換乘。
高新區段線路長24.6公里,主要沿飛躍大道、春暄路、世紀大道、春園路、大正路、春博路、科創路、唐冶中路敷設,內設站25座(含換乘站2座),線路全部采用高架敷設,站臺設置在路中或路側綠化帶內,乘客通過出入口樓梯至天橋站臺進行乘車。
值得一提的是,前期在方案探討研究階段,結合每條道路兩側已建成樓房和近遠期規劃情況,本著“盡量遠離居民樓”和“兼顧居民就近便利乘坐”的原則,首條云巴線路充分避讓道路兩側住宅和商業,大部分線路設置在道路規劃機非分隔帶位置,部分道路如科創路設置在路中,但距離兩側樓房也在40米左右。據悉,本項目不同于地鐵、鐵路,將采用膠輪輪胎運行、空氣彈簧轉向架,車輛采用車載電池直流供電,運行聲音很小。根據重慶、深圳等城市已運營線路檢測情況,噪聲檢測報告顯示距離軌面1.5米為65分貝,距離20米就可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
該項目由濟南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下屬濟南交通發展投資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今年已經開工建設,計劃2025年底通車試運營。高新區將積極配合濟南軌道集團加快工程推進,打通軌道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進一步提升軌道接駁效率,便利周邊群眾出行。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