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7日,天津軌道交通集團承擔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的科研專項——《面向多專業協同分析的智慧運維中心系統研究及應用》項目順利通過中期評審,來自北京、天津的5位行業專家受邀參加評審,參研單位代表出席會議,會議由運營集團副總經理、總工程師王清永主持。
《面向多專業協同分析的智慧運維中心系統研究及應用》項目為2022年度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的科研專項,該項目是通過應用云平臺、大數據分析、跨專業診斷等技術,開發一套面向多專業協同分析的智慧運維中心系統,旨在解決傳統單專業智慧運維建設面臨的跨專業分析診斷能力不足、部分功能重復建設、與運營管理聯動機制缺乏等突出問題。
評審現場,專家組聽取了項目組關于本項目的研究內容、研究進展、研究成果等方面匯報,審閱了工作報告和研究報告,查看了本系統功能的場景演示。經過討論質詢,專家組一致認為:本項目緊扣智慧城軌發展方向,研究內容全面、技術路線合理,研究方案創新性強,對天津軌道交通數字化、智能化、協同化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實用價值和指導意義,同意項目通過中期評審。
下一步,天津軌道交通將結合專家組給予的寶貴意見,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推進項目實施,完成項目預期目標,實現項目成果的工程示范應用,以“三量”“三新”工作要求為引領,著眼于行業領先水平,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促進城市軌道交通智慧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