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市民游客紛紛前往景區游玩,公共交通客流持續增長。3月前25天,北京地鐵公司所轄線路客運量達1.92億人次,日均767.27萬人次,環比上月增加35%。
隨著市民游客游園觀景、踏青出游需求增長,公園景區周邊車站客流均有較大增長。從數據上看,地鐵軍事博物館站進站量增幅最大,客流增長超四成。其他增幅較大的車站包括森林公園南門、巴溝、木樨地、奧林匹克公園、北海北、公主墳、天橋、白堆子等。
出行集中時段上,周末公園景點周邊車站14時至18時客流集中。
近期,外國游客也逐漸增多。為進一步滿足中外游客出行需求,北京地鐵對車站工作人員開展英語專項培訓。同時,按市交通委統一部署,近期在1號線八通線天安門西、2號線東直門、2號線北京站、6號線南鑼鼓巷、8號線奧林匹克公園、13號線西二旗、15號線馬泉營、1號線八通線和7號線環球度假區站共8座車站,試點配置了多語種翻譯機,可支持中英日韓4國語言翻譯。
2024年清明假期為4月4日至6日,祭掃高峰日為3月30日、31日,4月4日、5日、6日,共5天。北京地鐵公司將祭掃高峰日設為運輸重點保障日,將1號線八通線八寶山站、15號線俸伯站、S1線石廠站及10號線巴溝站設為清明重點保障車站。
北京地鐵對緊鄰陵園的1號線、15號線、S1線等線路,安排備班列車,適時加開臨客,緩解運營壓力。對于重點保障車站,除了在重點部位增加宣傳疏導力量,組織乘客快速出站,必要時還將采取分流、限流措施,確保整體客流平穩有序。(孫宏陽)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