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市生態環境局關于受理紹興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紹興市城市軌道交通2號線二期工程環評文件的公示
公告時間:2024年1月23日至2024年2月1日(7個工作日)
聯系人:紹興市生態環境局行政服務審批窗
聯系電話:0575-88604937 傳真:0575-88604938
通訊地址:紹興市越城區鳳林西路178號億兆大廈市政務服務辦公室市生態環境局行政服務審批窗口 郵編:312000
自公告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公眾可以信函、傳真或其他方式,向我局咨詢相關信息,并提出有關意見和建議。
紹興市城市軌道交通2號線二期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概述
一、項目背景
紹興市位于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州灣南岸,西連浙江省會城市杭州,東連重要的港口城市寧波,北隔錢塘江與嘉興市相望,南臨臺州市和金華市,是長三角城市群重要城市、環杭州灣大灣區核心城市、杭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紹興市積極響應“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伴隨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的發展和產業的更新升級,乘勢而上,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程。
紹興市在編《紹興市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將紹興城市未來發展目標定為創業創新的高地、人文品質的標桿、生態宜居的典范。城市空間布局:紹興市將形成“一個核心、兩大組群、三條軸線、一個綠圈”的市域城鎮體系結構;規劃空間結構:紹興形成“一核兩片、一軸兩帶”的規劃區空間結構;市域發展總體格局:構建“擁灣發展、中心引領、兩翼提升、全域美麗”的市域發展總體格局。
2016年5月28日,《紹興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一期建設規劃(2016~2021年)》(發改基礎〔2016〕1145號,以下簡稱“第一期建設規劃”)獲得國家發改委的正式批復,第一期建設規劃批復建設1號線主線及支線和2號線一期工程,長約41.1km。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編制完成了《紹興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及線網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2015年12月10日,原環保部以環審(2015)253號下發了“關于《紹興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及線網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審查意見”。目前1號線和2號線一期均已開通運營。
2018年,配合紹興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紹興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組織開展了《紹興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21-2035年)》編制工作,2022年2月14日,紹興市政府批復了線網規劃(紹政函(2022)7號)。根據在編的《紹興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和《紹興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21-2035年)》,紹興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委托北京城建設計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開展了紹興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2022-2027年)的編制工作。北京城建設計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于2022年2月編制完成了《紹興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2022-2027年)》(送審稿)(以下簡稱“第二期建設規劃”)。2022年5月,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編制完成了《紹興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2022-2027年)環境影響報告書》,2022年5月20日,生態環境部以環審(2022)56號下發了“關于《紹興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2022-2027年)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審查意見”。2023年5月,國家紹興市城市軌道交通2號線二期工程環境形響報告書發展改革委以《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紹興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的批復》(發改基礎[2023]584號)正式批復同意《紹興市城市軌道交通二期建設規劃(2023-2028年)》。第二期建設規劃內容為:建設2號線二期、4號線一期和5號線一期等3個項目,共59.8km,其中2號線二期線路總長度25.9km。
紹興軌道交通2號線定位為柯橋、越城、上虞三區東西融合發展的市域快線,東西向貫穿了主城融合發展片。紹興市城市軌道交通2號線二期工程是支撐紹興“融杭聯甬接滬”戰略、促進杭紹甬一體化的需求;是支撐城市空間結構拓展、促進市域協同融合發展的需要;是助力上虞城市發展的需要;是完善紹興軌道交通網絡功能、提升網絡整體效益的需要。
受紹興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委托,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我院”)承擔紹興市城市軌道交通2號線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勘測設計。目前,紹興市城市軌道交通2號線二期工程已進入可行性研究階段,本工程應在開工前取得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意見。
二、項目概況
紹興軌道交通2號線二期工程西起一期工程終點站檀瀆站,主要沿群賢路-南北中心大道-五星路-虞興路-市民大道-望山路敷設,連接越城、上虞兩區,途徑孫端街道、道墟街道、上虞經濟開發區和上虞中心城區。線路全長約26.1km,其中地下線(含敞開段)約16.35km,高架線約9.54km,山嶺隧道約0.21km;設站7座,均為地下站,其中換乘站1座,與7號線換乘,平均站間距3.73km,最大站間距為13.97km(檀瀆站~經開西站),最小站間距為1.54km(東山路站~稱山南路站);新建一座曹娥車輛段,新建一座曹娥主變;采用全自動運行系統,共享鏡湖控制中心。運營初、近、遠期均采用B型車4輛編組,列車最高運行速度120km/h。本工程計劃于2024年1月開工建設,2027年12月建成通車試運營,投資概算約1464185.16萬元。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