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隨著“奮進號”盾構機從隧道中破壁而出,由中鐵十七局承建的蘇州地鐵8號線5標項目濟學路站—中間風井盾構區間右線隧道貫通,標志著蘇州市第二條軌道交通線路長距離下穿陽澄湖區間隧道施工順利完成,為全線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
隧道貫通現場
該盾構區間左線全長1.91公里,右線全長1.93公里。盾構施工隧道需要長距離下穿陽澄湖、高速路基、淺基民房群、河流及國防通信塔、電力、西氣東輸管道等國家重點工程構筑物和管線,風險高、技術難度較大。項目科學規劃施工,全員發力,提前20天安全平穩完成雙線盾構下穿陽澄湖掘進施工任務。
在盾構穿湖施工中,項目在隧道內設置應急救援平臺、配備特制的弧形鋼板、制定應急處置流程卡,采用無人機和船只每日對陽澄湖水面進行巡視,確保盾構機安全平穩穿越。在湖底兩臺盾構機相向平行推進交會時,通過調整掘進參數、繪制動態掘進圖、自制錯臺監測便捷貼、安裝管片拉緊裝置、優化漿液配比、強化徑向加固等措施,成功完成湖底盾構小曲線對穿施工,開創了蘇州市湖底盾構相向平行施工的先例。
為確保盾構順利貫通,項目多次召開施工研討會,梳理風險源,制定了周密的施工方案和應急預案,并邀請專家團隊對施工方案進行反復論證。結合盾構施工實際,項目對穿湖盾構機進行創新改造,強化防噴涌能力和盾尾密封性,保證了盾構機在穿湖期間“零噴涌”安全通過。
蘇州地鐵8號線是蘇州市古城外圍從西北到東南的骨干線路及加密線路,建成后將極大改善古城北部區域東西向出行條件,解決因大型河流、湖泊、鐵路而分隔開的新興組團之間交通交互問題。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