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地鐵三條線開通,開啟了地鐵網絡化運營新階段。為保證徐州地鐵快速、有序、高效實施應急救援,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以及不良社會影響,維護社會穩定,給廣大市民提供安全、準點、舒適、快捷的地鐵運營服務,5月31日上午,市應急管理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公安局、市水務局、市衛健委、泉山區政府、銅山區政府、消防救援支隊、云龍湖管理服務中心、公交集團及獵鷹應急救援隊聯合徐州地鐵集團在軌道交通1號線杏山子站組織開展了防汛綜合應急演練。徐州市市政府趙永強副秘書長出席活動。
本次演練場景模擬徐州市氣象臺發布暴雨紅色預警,汛情較大,杏山子站出入口等有雨水倒灌風險,情況危急。
接到氣象預警后,調度長立刻啟動相關應急預案并通知有關人員到達現場,通知各專業做好預警響應措施。汛情嚴重的杏山子站立即組織人員加強對出入口、風亭的巡查,根據地面積水水位上漲情況,及時對受到威脅的出入口、站外直梯、風亭采取放置防汛沙袋、防淹擋板等進行站外堵截,做好相關客運服務。運營公司搶險救援隊伍與徐州地鐵應急救援大隊攜帶專業排水設備從2號口進入區間開展排水工作。值班站長按照現場處置流程,組織工作人員參與乘客疏散工作,并及時向110、119、120、水務局、云龍湖管理服務中心申請救援力量參與搶險救援。各應急救援隊伍接到險情訊息迅速組織力量趕赴現場,在車站搶險救人、抽排積水,最終圓滿完成演練任務。
本次演練活動指導思想明確,應急響應程序簡明清晰,工作人員在應急狀態下響應迅速、處置有力,達到了檢驗預案、磨合機制、鍛煉隊伍及宣傳教育的預期目的。
徐州地鐵將時刻關注水文氣象部門預警,持續加強防汛巡查,扎實做好防汛備汛工作,為市民的安全出行保駕護航。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