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濟南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濟南低運量軌道交通高新東區環線工程”招標計劃,內容涵蓋勘察、設計、施工、監理,估算投資40億元。據了解,高新東區低運量軌道交通搭載無人駕駛、綜合調度等黑科技,可在未來接駁濟南地鐵大線,為周邊產業園區提供快速智能的公共交通配套。
作為新型軌道交通工具,濟南放出部署高新東區低運量軌道交通的消息后,很快就受到了市民關注。濟南“十四五”期間的綜合交通運輸規劃提到要研究論證該方案,補充軌道交通線網。最初,有關部門計劃在大澗溝到仲宮一帶部署低運量軌道交通,沿省道103走行,后期,長清區也提出了建設云巴的計劃。湖南省交通規劃設計院曾向交通運輸部門提交該線路建設相關方案,并展開論證。
進入2023年,高新東區低運量軌道交通線路規劃更豐富更具體。1月份,濟南軌道交通集團對外公示《濟南低運量軌道交通高新東區環線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提出要在孫村區域內布設一條低運量的軌道交通線路,這是該線路第一次出現在大眾視野當中。
2023年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高新東區低運量軌道交通有望在今年開工,2023年濟南交通運輸系統“項目突破年”工作落實大會更是提到,有關部門會在今年推進孫村線路工程前期各項工作。4月底,高新區孫村小區居民拿到“高新東區低運量軌道交通建設項目拆遷補償明白紙”,內容包括拆遷范圍及補償方案,這意味著,孫村項目已經開始前期工作。
據知情人士透露,高新東區低運量軌道交通計劃采用環線布局,從彭家莊地鐵站向東沿飛躍大道、世紀大道到達春園路后,向南連接經十東路,并在經十東路向西延伸到唐冶中路后,折返回地鐵彭家莊站,全長30公里左右。
當前,濟南高新東區建設及規劃了多處重點園區,包括中科院濟南科創城、世界透明質酸谷、中國算谷產業園、吉利新能源整車、等項目。隨著招商引才的力度加大,園區人員數量將進一步增多,內部交通壓力也會隨之增大。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