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地鐵3號線西北環采用國內首創C型聯絡通道全冷凍法施工,解決了復雜地質環境下作業的一大難題。
因受場地限制,哈爾濱地鐵3號線河山街站至河松街站為疊落區間,區間內設置有一處聯絡通道,由于其結構形式類似字母“C”,故稱C型聯絡通道。該段區間位于松花江畔,在復雜的富水砂層地質環境中,采用“水平+垂直”相結合的凍結方法,進行如此異型結構暗挖施工,目前國內尚無類似施工案例。
什么是C型聯絡通道?
什么又是全冷凍法施工?
記者采訪了中交一航局
哈爾濱地鐵3號線項目部趙啟輪。
據趙啟輪介紹,聯絡通道是指地鐵兩條來去隧道之間的橫向連接道,位于盾構隧道的中間,類似于字母“H”中間的橫線。它的主要作用是橫向逃生通道。當一條隧道內發生火災、坍塌等險情時,乘客可以通過聯絡通道緊急逃生至隔壁隧道疏散。河山街站至河松街站區間,因為場地有限,是上下結構的疊落區間,所以該區間的聯絡通道只能是類似字母“C”型上下結構的側開通道。
聯絡通道為何采用“冷凍法”施工?
據介紹,河山街站至河松街站區間土壤含水量高、穩定性差,如果采用普通施工方法很容易出現坍塌。采用“冷凍法”施工,在施工過程中運用凍結加固方法,使施工周邊土體凍結成能夠承載封水的凍結帷幕,隔絕地下水,解決施工中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另外,“冷凍法”施工相對環保,對地面環境影響較小。
那么,什么是“冷凍法”施工呢?
簡單說,就是利用人工制冷技術,使地層中的水結冰,就是先把土體冷凍成堅硬的“冰棍”,增加其強度和穩定性。這樣,相當于把松軟的土體變成了“保護殼”,再在中間開挖。據現場工人介紹,只有等到完成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才會對土層解凍。
天氣逐漸轉暖,對“冷凍法”施工的影響也越來越大,趙啟輪說:“我們采用人工制冷工藝,作為全凍結暗挖的C型聯絡通道,這在全國尚屬首例。”
目前,哈爾濱地鐵3號線西北環12座車站、13個區間土建及盾構施工已完成80%左右。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