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由上海申鐵投資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中鐵十四局集團有限公司施工的機場聯絡線2標項目“新穿越號”盾構機刀盤率先破洞而出抵達接收終點,全長4939.8米的盾構隧道貫通。
因緊鄰兩條鐵路,盾構水中接收,基坑內填土灌水,確保基坑內外壓力平衡
機場聯絡線全長68.6公里,途經閔行、徐匯、浦東新區3個區,全線共設9座車站,最高時速可達160公里。
2標作為線路重點控制工程,是目前國內首條小間距、長距離并行運營高鐵的大直徑盾構隧道。進場以來,項目始終堅持科學管理、節能環保、科技賦能,著力打造精品化、綠色化、智能化施工。
12日上午,在機場聯絡線2標2#工作井處,完成“盾構征程”的“新穿越號”盾構機已順利抵達終點。這臺長114米、重3200噸的“新穿越號”盾構機,完成了2萬余塊管片拼裝而成的4939.8米盾構區間。
據介紹,自2021年12月15日從1#工作井始發以來,先后穿越運營軌道交通、市政公路、橋梁、鐵路等多處風險源,攻克了長距離小間距并行滬昆高鐵、近距離側穿G60高速公路、淺覆土下穿李莘聯絡線等施工難題。
如何攻堅克難?據了解,項目建設團隊成立科技攻關小組,開發可視化智慧施工系統、BIM協同管理平臺,有效彌補傳統方法和技術在監管中的缺陷,目前隧道區間內弧形件拼裝質量實現“零誤差”,成型隧道無錯臺滲漏。
同時,在全線施工中,該項目刷新多項施工紀錄,盾構掘進連續6個月掘進突破400米,最高月進尺達到576米。
項目采用弧形件、中隔墻等隧道內結構全預制施工,避免了由現澆混凝土所帶來的揚塵污染,減少了因內部材料運輸所帶來的碳排放,實現“組裝式”的綠色建造。
項目建成后,虹橋和浦東兩大綜合交通樞紐間運行時間可控制在40分鐘之內,與多條既有和在建軌道交通實現換乘,方便沿線市民和旅客出行。同時還將進一步增強浦東和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對長三角區域的輻射作用,服務長三角城市群,為提升上海全球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提供有力支撐。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