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先鋒一號”盾構機在沈陽地鐵3號線第8合同段大通湖車站順利始發啟程,標志著標段項目建設正式進入盾構施工階段。
本次始發的“先鋒一號”盾構機是中鐵北京工程局為沈陽地鐵3號線工程量身打造的“大國重器”,盾構機刀盤直徑6.45米,主機長度10米,整機長度77米,總計重量約490噸。區間全長1122.24米,地質情況復雜。為確保此次“先鋒一號”盾構機安全順利始發,項目部以組織開展“黨旗飄揚在一線 大干一百天 安全生產勇爭先”勞動競賽為契機,實現提前45天于洪新城站主體封頂的優異成績,項目也榮獲沈陽地鐵集團2022年度“優秀項目經理部”榮譽稱號。
此外,項目部在沈陽地鐵集團和集團公司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堅持“五小”創新活動,成立“石鵬濤創新工作室”,以科技創新、企業現代化管理和質量管理為目標,為降低樁間噴錨損耗,積極開展“奮斗青年QC活動小組”,將樁間網噴損耗從130.75%降低至45.75%,切實以創新賦能沈陽地鐵高質量建設。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