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深圳2月9日消息:深圳樞紐成了“網紅爆款”!在深圳福田,崗廈北樞紐人流穿梭不息,“深圳之眼”讓不少初次到訪旅客駐足拍照打卡。而在黃木崗樞紐和大運樞紐,極具現代感和科技感的設計,讓人大呼“這是藝術品呀”!
交通樞紐變“城市地標”,成為深圳軌道交通建設高質量發展的一抹靚色。更密布的地鐵、更智慧的鐵路、更現代的樞紐加快建設,“家門口的大項目”刷新市民出行體驗。
交通樞紐成“網紅IP”,拿下全球隧道“奧斯卡”
“沒想到家門口建了這么漂亮的地鐵站!”家住崗廈的馮先生第一次走進崗廈北樞紐,就感覺“震住了”。這是深圳首個一次性建成連通5條地鐵線路的綜合交通樞紐,身在其中,費馬螺旋線雙向延伸,國際化大都市氣息撲面而來。
崗廈北樞紐(央廣網發 深圳交通供圖)
而在深圳東部,大運樞紐盡展“灣區之舞”,通透的采光天窗、大片玻璃幕墻,讓人置身開敞靚麗的自然生態之中。
在黃木崗樞紐,深圳在全國首探大規模采用地鐵車站、橋梁、隧道結構一體化設計,標志性的V柱空間斬獲“ITA地下空間創新貢獻獎”,這一獎項被稱為全球隧道的“奧斯卡”。
深圳新樞紐有“顏值”更有“內涵”。黃木崗樞紐設置光伏發電系統,預計每年發電量約37.96萬度,年減少碳排放量378.46噸,節省標準煤151.840噸,減少硫化物排放11.4噸。
黃木崗樞紐(央廣網發 深圳交通供圖)
打造世界最繁忙樞紐,站產城融合“縫合城市”
在深圳南山,西麗高鐵樞紐是國家高速鐵路京九通道和沿海通道的交會點,是深圳鐵路客運系統“三主四輔”客運站布局中最重要的主樞紐。西麗高鐵樞紐建成后,預計將成為國內最大的軌道交通換乘站,同時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樞紐之一。
深圳運用站城人融合理念,推動客運樞紐蝶變升級。通過綜合設計在有限空間內高度融入交通、商業、辦公、酒店、休閑等多方面的功能,從而“縫合”高鐵車站對于城市的割裂,支持鐵路及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智慧鐵路:以智造新技術,建新時代智慧鐵路
深圳正以智造新技術,建新時代智慧鐵路。深江鐵路擬采用智慧梁場,建設智能小型預制構件廠,引入智能造塔機,探索特殊橋梁創新技術。經過測算,智慧梁場不僅有助減少工序和施工作業人員,降低安全風險,還能提高施工效率及質量。
過去一年來,深圳大力拓展對外鐵路戰略通道,全面推進城際鐵路建設,軌道交通建設不斷迎來“高光時刻”。其中,深江鐵路將增強深圳與大西南片區的高速直達聯系,以及珠江兩岸城市群間的鐵路聯系,深汕鐵路則將暢通國家沿海高鐵通道,實現大灣區與長三角、海西經濟帶的高速聯系以及深圳至深汕特別合作區間高速、高頻的鐵路聯系。
深圳線網密度也繼續領跑全國,深圳地鐵運營里程達547公里。此外,穗莞深城際機前段、穗莞深城際前皇段、深大城際、深惠城際和大鵬支線等五條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啟動,西麗、機場東樞紐的藍圖繪就,平鹽鐵路改造工程啟動,深圳軌道交通投資創歷史新高。
今年,深圳將聚焦經濟穩增長,不斷加大軌道交通項目投資力度。國家鐵路方面,深圳將推進西麗和機場東樞紐開工,加快深江鐵路、深汕鐵路建設;城際鐵路方面,將加快5條城際鐵路順利進入主體攻堅,力爭2026年開通;城市軌道交通方面,力爭開通地鐵8號線二期,四期調整工程基本完成車站主體結構,適時啟動軌道五期建設,全力建設世界一流城市軌道交通網絡。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