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寒冷的冬季,六盤山跌宕起伏,層林盡染,不遠處的銀昆高速公路猶如臥龍般向山巒深入延伸。
中鐵二十局二公司承建的銀昆高速公路項目LJ09-2標位于寧夏固原市境內,全長6.162公里。面臨地質條件差、自然環(huán)境惡劣等嚴峻考驗,該項目部將黨建工作與一線施工生產有機結合,全面激發(fā)黨建“磁場效應”,為打造精品公路工程添力賦能。
線上+線下 凝聚支部合力
“底色越紅,大家的勁頭也就越足。”在支部黨員大會上,中鐵二十局二公司銀昆高速公路項目黨支部副書記楊明表示,為全面提升支部凝聚力,項目黨支部打出線上、線下學習“組合拳”,不斷提升黨員政治理論水平。
走進項目駐地,一道12米長的黨建文化走廊便映入眼簾。走廊上共產黨成立發(fā)展歷史、黨建知識點一應俱全,“設立黨建文化走廊是我們打造學習型黨支部的一項舉措,通過營造濃厚的陣地學習氛圍,可以有效提高大家學習的積極性。”楊明介紹道。
除了設立黨建文化走廊,項目黨支部還專門發(fā)起了“黨務知識學習1小時”活動。每晚7點,大家便準時趕到黨員活動室進行集中、自主學習,誦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觀看黨的二十大開幕會,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黨課……無論施工多么繁忙,大家的學習一直在線。
當前項目正在開展施工大干,為讓黨員能夠及時“充電蓄能”,項目部專門印發(fā)了黨務知識手冊,設立黨建“云課堂”。“現(xiàn)在學習黨務知識是真方便,隨時隨地進行學習。”提起“云”課堂,老黨員孫林贊不絕口。
創(chuàng)新+考核 激發(fā)攻堅力量
銀昆高速項目駐地條件艱苦,工期緊、任務重,為充分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項目黨支部下好創(chuàng)新、考核“兩步棋”,讓黨員在項目施工生產中“唱主角”,全面激發(fā)項目攻堅合力。
“康永強牽頭解決了當前項目駐地的用水問題,加10分,我得向他看齊。”在黨員活動室內,大家正圍繞黨員積分情況進行交流討論。為進一步激發(fā)項目黨建活力,讓黨員在項目日常管理中“挑大梁”,項目黨支部創(chuàng)新性地實行黨建積分制管理,制定了黨員三級積分考評標準,將積分考評作為評星定級、評先樹優(yōu)的重要依據,讓全體黨員在日常工作開展中自覺做到肩上有責、行為有尺。
同時,他們還開展了“亮旗工程”,充分發(fā)揮黨員的帶頭作用,讓黨旗在施工一線高高飄揚。在緊鑼密鼓開展的架梁制梁施工中,為加快施工進度,黨支部專門劃分黨員責任區(qū),制定責任區(qū)內產值、安全、質量目標,讓黨員主動在生產一線“亮劍”;架梁施工存在高空墜落、坍塌等安全風險隱患,黨支部定期組織開展了黨員安全排查活動,為項目施工穩(wěn)步推進筑牢安全生產“紅色堡壘”;面臨隧道內存在濕陷性黃土等“攔路虎”,黨支部成立了“黨內攻關小組”,集思廣益攻破地質難題……
“施工生產在哪里,黨支部的陣地就要建在哪里。”在中鐵二十局二公司黨建工作例會上楊明分享道,通過一系列“接地氣”黨建活動開展,項目實現(xiàn)了黨建工作與施工生產同頻共振,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項目多次獲得優(yōu)秀項目經理部等榮譽。
融合+共建 奏響企地協(xié)奏
六盤山位于革命老區(qū),涌現(xiàn)了眾多革命先烈以及紅色革命事跡,為進一步激活革命老區(qū)“紅色密碼”,項目黨支部強化與屬地融合、共建,奏響企地協(xié)奏曲。
“施工任務雖然繁忙,但是黨員學習一定要‘趕上趟’。”楊明強調,為豐富黨史學習教育“教材”,該黨支部定期與駐地政府聯(lián)合舉行主題黨日活動,激發(fā)黨建工作“乘法”效應。同時他們還利用清明、端午、國慶等節(jié)日組織項目黨員到六盤水等革命基地開展紅色教育,通過“沉浸式”學習提升黨員政治覺悟,凝聚干事動力。
在加強與駐地交流學習的同時,項目黨支部還主動扛責上肩,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跑好鄉(xiāng)村振興“接力賽”,解決村民就業(yè)問題,項目在駐地“招兵買馬”,不斷充實駐地村民“錢袋子”。同時他們還定期開展愛心助農活動,主動購入當?shù)剞r產品,進一步拓寬農戶“致富路”。在疫情防控嚴峻時期,黨支部主動為駐地捐獻防疫物資,加強與駐地聯(lián)防聯(lián)控……
“通過加強與駐地聯(lián)合共建,不斷豐富了支部黨建工作內涵,同時也提升了企業(yè)的名譽度。”楊明表示,他們將加大力度履行社會責任,在這片紅色熱土上,繼續(xù)譜寫鐵建擔當。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xiàn)。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fā)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guī)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shù)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tài)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guī)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