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4日上午,市域鐵路2024年第一次高層會晤暨第三次建運聯席會議召開。申鐵公司總經理林強和市域鐵路公司黨委書記徐敢鋒代表市域鐵路建運雙方簽訂《上海市域鐵路機場聯絡線委托運營協議》。
市交通委副主任蔣宏飛針對后續工作,提出5方面工作要求:
一、關于項目特點。機場聯絡線作為本市首條自主設計、自主建設和自主運營的市域鐵路,缺少可借鑒經驗,同時面臨時間緊迫、任務繁重、頭緒繁雜和打通環節眾多等問題。后續要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從建運并舉轉向以運營為主。
二、關于目標。圍繞9月1日(空載)試運行和年底開通運營為重要目標節點,倒排計劃,打好攻堅會戰。確立一流標準,實現無縫對接,打造示范工程。
三、關于任務。采用項目化、清單化和責任化管理。圍繞建設、運營、管理、保障和評估等5條工作線倒排節點,梳理任務清單、法規標準清單、評估工作推進清單、問題整改落實清單,各方跨前一步,不能出現工作空白。
四、關于機制。市交通委成立市域鐵路運營保障協調專班,后續根據需求和問題定期對接,涉及公安、消防和屬地等需求,可擴大參會范圍。
五、關于問題。請委建設處牽頭建運雙方統籌考慮虹橋站涉鐵、中春路站涉及市域鐵路和地鐵需求,落實項目調整機制。請委計財處推進市域鐵路運營籌備費用落地工作。各方發現有影響機場聯絡線進度和安全的問題,第一時間提出。
上海市域鐵路網中首條新建線路
國內首列市域C型列車
機場聯絡線使用的車型為國內首列市域C型列車,最高運行時速達160公里,具有智能先進、安全舒適、公交化運行等特點,實現了高鐵技術與軌道交通運用模式的結合,在長三角乃至全國市域鐵路項目中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作為目前國內最先進的市域動車組車輛,它基于復興號智能城際動車組技術平臺開發,結合上海市域鐵路機場聯絡線特點,進行了一系列研究探索并取得了重大技術突破:
首次采用頭車和中間車相同車輛長度的設計,滿足了車輛靈活編組、站臺門的活動門等間距設置的需求;
首次實現了CTCS2+ATO自動折返功能,大幅提高了運輸效率,同時車輛采用智能旅服、智能監測、智能運維和智能行車等前沿技術,有效推進了市域鐵路車輛智能化水平。
機場聯絡線開挖最深的車站
機場聯絡線全線共設9座車站,華涇站位于閔行區梅隴鎮華展路平馳路交叉處南側,為地下四層側式車站,設置2個出入口,具備與地鐵15號線、在建19號線換乘條件,車站總長約563米,基坑開挖最深處約44米。
三林南站位于浦東新區S20外環高速與浦星公路交叉處西南側,沿S20外環高速呈東西走向,為地下四層雙島四線車站,設置12個出入口,具備與在建19號線換乘條件,車站總長約667.5米,總建筑面積90474平方米。
機場聯絡線體量最大的車站
該站是機場聯絡線體量最大的車站,也是目前上海體量最大的在建車站工程之一。
可與多條軌交線換乘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