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深夜2點50分,成昆鐵路擴能工程峨眉至冕寧段(以下簡稱成昆鐵路復線峨冕段)接觸網一次送電成功,并于下午14時順利通過熱滑試驗,標志著中鐵建電氣化局承建的成昆鐵路復線峨冕段“四電”工程全面建設完成,從而為即將開始的全面動態檢測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范店子站前硬橫梁接觸網及信號工程成品
成昆鐵路復線峨冕段并行于既有成昆鐵路,此次送電熱滑的峨眉至冕寧段接觸網全長580條公里,采用一次性建成并熱滑的方式進行試驗。據有關負責人介紹,成昆鐵路復線峨冕段是全線地形地質條件最復雜、建設難度最大的區段,存在隧道比高、沿線通訊信號差、交通運輸困難、物資周轉不便、疫情反復等難題。尤其在攻堅全線最長隧道——小相嶺隧道的“四電”專業施工過程中,建設團隊頂著“與站前專業交叉施工后,僅留16小時單獨作業時間”的兌現壓力,展開了一場幾乎零工期的“賽跑”。
成昆鐵路復線最長隧道——小相嶺隧道前“四電”工程成品
為搶抓短暫的建設窗口期,落實好建設單位“成型、成品、成精”的施工要求,該集團高度重視,成立專項督導組,多次奔赴現場督導調研,組織召開協調推進會。所屬五分公司和成昆項目部科學組織、狠抓落實,優化送電施組,采用“明確專班、簽字畫押”的方式全力推進現場作業。同時,為確保送電工作安全平穩,專業技術人員逐一對受電范圍內車站及區間的線路設備進行核驗檢查,排除線路隱患,并做到專人負責,輪班值守。
送電過程中,6座分區所、4座變電所全部投入運行,整個送電過程順暢,接觸網受電后無任何異響、變壓器設備通電正常,各項技術參數均滿足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標準。熱滑軌道車平穩駛過各車站區間,受電弓與接觸網運行狀態良好,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標準,熱滑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作為四川以及我國西北地區與云南省及東南亞地區的重要連接通道,成昆鐵路復線起自峨眉站,經燕崗、樂山市沙灣、峨邊、金口河進入涼山州甘洛、越西、喜德、冕寧至西昌,經德昌至攀枝花市米易縣,與成昆鐵路攀枝花至米易段擴能工程貫通。通車運營后,成都到昆明經該線路通行時間將從19小時縮短至7小時,對區域及沿線地區的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