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由中鐵五局承建的長沙市軌道交通2號線西延二期百合站主體結構順利封頂,較計劃工期提前37天,標志該站正式進入附屬結構施工階段,為長沙市軌道交通2號線西延二期全線按期通車運營奠定堅實基礎。
長沙地鐵2號線西延二期線路長8.019公里,中鐵五局承擔雷鋒西站、楓林西路站、百合路站3個車站全部土建工程施工、省圖書新館站二次結構施工任務,合同總價6.23億元。其中,百合路站為長沙市軌道交通2號線西延二期工程的第9個站。此站為雙柱三跨地下三層島式車站,站臺寬度為13米,采用明挖法施工;地下一層為車站站廳層,地下二層為車站設備層,地下三層為車站站臺層;車站標準段外包跨度21.9米,車站外包全長160.2米。
自開工以來,中鐵五局積極溝通協調,在長沙市軌道交通集團的領導和相關單位的支持下,先后克服了管線遷改難度大、城區內交通疏解壓力大、土方外運受限、管線遷改難度大、施工場地狹小、車站深基坑風險大等一系列的困難。
項目部全體參建人員通力合作,按照業主節點要求,倒排工期,把工作任務細化到周、天,及時總結完成情況并進行動態調整,掛圖作戰,晝夜不間斷施工,嚴把安全質量關,緊盯每一道工序,高標準進行現場安全質量標準化體系建設,安全高效地完成了管線遷改、基坑開挖、主體結構施工等關鍵工序,確保順利實現主體結構封頂,致力打造“精品地鐵”。
施工過程中,項目建設者們積極主動作為,圍繞“建綠色星城、樹地鐵典范”要求,通過采用先進技術、優化施組設計等方式,全力打造環境友好型工程,為建設“綠色地鐵”目標保駕護航。走進項目施工現場,24小時揚塵監測系統、圍擋噴淋系統、出場自動沖洗設備、霧炮降塵、污水沉淀池等綠色施工技術應用隨處可見。同時,項目部在各站點采用鋼筋集中加工模式,減少道路占用,降低現場揚塵,助力長沙“藍天保衛戰”,彰顯中鐵五局的使命與擔當。也因此獲得了周邊民眾的理解和支持,各項工作得以全面鋪開。
“我是黨員,我帶頭!”這是項目黨支部成立時的錚錚誓言。一直以來,項目黨員干部們圍繞打造“紅色地鐵”的初心,積極投身“勇當先鋒、勇爭一流、勇創效益”、“黨員身邊無隱患”、“六比六創”勞動競賽等一系列活動,在項目建設一線發光發熱。
同時,項目黨支部通過“走出去、請進來”凝聚合力。“走出去”即主動同周邊學校醫院、企業社區、政府部門黨組織溝通交流,通過關懷慰問、送清涼、鏟雪除冰保暢通、助力疫情防控等活動,深深融為一個和諧整體;“引進來”即以項目開放日、聯建聯學聯創等方式,邀請其他單位走進施工現場,展示地鐵建設場景,增強各方的認同與支持。
在黨支部的努力下,黨組織戰斗堡壘不斷向一線延伸,促進了黨建工作與施工生產的深度融合,快速推進項目施工生產,為全線按期通車運營奠定了堅實基礎。
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延伸長沙地鐵2號線輻射范圍,緊密聯系其長沙市“一主、兩次”,將聯通長沙火車南站與長沙西站,實現市民坐地鐵就能完成一東一西兩座高鐵站之間的無縫換乘,對長沙市城市總體規劃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