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廣州最大直徑盾構隧道——海珠灣隧道工程迎來關鍵性節點,“大道先鋒號”盾構機首件臺車順利吊裝下井,標志著該工程進入盾構隧道掘進施工倒計時。
“大道先鋒號”盾構機由刀盤、盾體、橋架、拼裝機和五節臺車組成,刀盤開挖直徑15.07米,整機長度約140米,總重量約4000噸,承擔海珠灣隧道工程西線隧道2077米掘進施工任務。本次吊裝下井的首件臺車總重量約72噸,對拼裝箱涵和運輸管片起到連接軌道作用。
面對廣州抗疫三年以來最復雜、最嚴峻的疫情形勢,海珠灣隧道項目在精準落實屬地防疫政策基礎上,積極克服道路封控受限難題,動態調整部件運輸方案,管理人員現場全方位盯控,確保盾構機部件運輸穩定,目前已運輸36車次。
據介紹,為了確保盾構機各部件運輸暢通,此次盾構機的運輸采用水陸聯運和陸運直達兩種方式進行。對于超寬、超重的部件,例如刀盤中心塊、主驅動系統等,采用水陸聯運方式運輸,刀盤邊塊、后配套鋼結構等部件采用陸運直達方式,均運輸至南浦始發段進行吊裝下井,預計于年底前組裝調試后始發掘進。
該工程建成后,將填補市中心城區與廣州南站之間缺少快速通道的空白,縮短時空距離,有力增強廣州南站的集疏運能力,進一步釋放其核心門戶樞紐功能,對推動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具有重要意義。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