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地鐵維護保障有限公司供電分公司在北翟路基地正式啟用“上海地鐵供電數字運維中心”。這不僅是供電三十年發展的里程碑,也是上海地鐵供電專業跨越800加快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標志,超大規模軌道交通供電網絡的智慧管理、數字化運維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時刻保證上海地鐵供電設施設備狀態安全可控,為第五屆進口博覽會等重要節點、重大任務提供堅強保障。
全面感知,集成應用
實現設備狀態有效可控
通過深度應用供電智能運維系統平臺,全面感知設施設備運行狀態,實現對接觸網懸掛檢測、主變電站局放監測、直流電纜溫度監測、直流負荷監測、應急電源監測等13大類重點設備狀態的全面感知。逐步形成接觸網關鍵部件“松、裂、斷、侵、脫”故障精準識別;43座主變電站核心設備內部絕緣狀態精細監測;直流電力電纜故障隱患、直流牽引負荷波動提前預警;全網絡UPS等應急電源管理無盲區等重要設備風險預防處置機制。能夠全面保證上海地鐵供電設施設備狀態安全可控,為第五屆進口博覽會順利召開保駕護航。
全程管控,集約管理
實現生產業務高效可控
通過集約智能運維決策、生產管理及應急指揮功能,在設備狀態全感知的基礎上,實現修程修制的動態優化,形成更具針對性的生產計劃任務;在生產計劃實施過程中,發揮生產管理平臺資源聚合、共享特點,預制生成典型操作票、試驗數據系統分析、開展集中停送電、多專業聯動作業等業務,實現更有效的工作協同。在應急響應處置時,根據現場實際需求,依托可視化系統和專家系統,高效傳遞信息,遠距離調度支援,實現更加靈活的指揮協調。
全面覆蓋,集中研判
實現業務決策高效優化
目前,上海地鐵供電數字運維中心已打通各類生產平臺數據交互通道,匯聚各類供電設備與業務的海量數據,通過智能梳理、分類分析各類數據,形成全網絡17條線路電力系統一體化管理,實現上海地鐵供電系統“一屏觀全域”。
通過整合單體設備到變電、接觸網系統狀態的各層各類數據,實現供電業務數據融合,分層分類發揮數據驅動功能作用,構建數字化看板,為軌道交通網絡各層次電力業務決策提供豐富數據支撐,形成“一網管全局”。
在新時代新征程中,供電分公司將發揮上海地鐵供電數字運維中心作用,構建“全面感知、互聯互通、安全健壯”的數字底座,實現智慧監測覆蓋90%以上核心設施設備,率先實現智慧維保和智慧運營服務,不斷豐富數字化應用場景,為上海地鐵“三個轉型”作出貢獻。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