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圓滿完成侯月線集中修施工,進一步提升了能源通道安全保障能力,為今冬明春能源保供夯實基礎。
侯月線起至山西省侯馬市,從侯馬北站向東引出抵達河南省濟源市,引入月山編組站,是晉煤外運的主要通道。為盡快恢復暑期運輸后的設備設施性能狀態,太原局集團公司組織20支作業隊伍、約1150人對侯月線開展為期8天的集中維修施工。
這次集中修施工累計成段更換鋼軌10多公里、大機搗固線路近30公里、大機搗固道岔12組、大機打磨線路21公里、道岔達標整治20組、更換維修鋼軌1.5公里。同時對電務信號、通信設備、供電設備進行檢修更換。
為確保施工順利推進,太原局集團公司在侯馬設立侯月線集中修現場施工指揮部,負責施工計劃、施工結合部的協調組織,及時解決施工組織過程中的突出問題。針對集中修施工任務重、機械多、安全和運輸壓力大的難點,參加施工部門單位細化施工方案、精準編制施工計劃,反復推演施工流程,保證了各項任務按計劃穩步推進、逐項完成。
工務、電務、供電等部門合理安排人員、機具和作業組織結構,摸排每個施工點內的工作量,合理安排施工與維修、路用列車運行與轉場、機力布置與人員組織等相關事項,梳理施工關鍵點、風險點,安排專業人員全過程指導、盯控,確保了各項施工平穩有序推進。
針對集中修施工期間參加人員多、疫情風險點復雜等情況,太原局集團公司嚴格做好施工人員疫情防控工作。按照施工地疫情防控要求,采取把牢人員來源關,精準落實防疫措施,加強公共區域及居住房間通風消毒,嚴控室內居住人員數量,實行分時段打飯分散就餐,禁止堂食,禁止扎堆就餐,嚴禁外來人員擅自進入工地等措施,保證了人員健康安全,杜絕了聚集性疫情發生。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