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上午,深中通道西人工島最后一段隧道匝道順利澆筑完成,隧道主體施工完成,為實現橋、島、隧轉換和島上互聯互通奠定了重要基礎。
深中通道西人工島現澆隧道是連接沉管隧道與海上橋梁,是實現橋隧轉換的關鍵樞紐工程,歷時三年半施工,終于實現深中通道西人工島橋隧轉換功能、全島互聯互通。
建設期間,中鐵大橋院監理團隊日夜堅守海上施工現場,在鋼筋制安、大體積混凝土控裂、高大模板安裝等方面始終嚴加管控、防微杜漸,未發生任何質量、安全事故。
當前,深中通道建設已進入全面沖刺階段,截至10月底,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已完成31個沉管管節的沉放與安裝,建成總長達4867.8米,僅剩最后一節沉管(含最終接頭)即可實現東西合龍。西人工島護岸結構施工持續推進,房建施工穩步進行;暗埋段壓艙混凝土已完成1055立方米,占設計總量的20%;島上綜合管網已順利開工,減光建筑、排海箱涵、綠化隔墻、外包防水等施工作業多點同步進行中。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