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小相嶺隧道最后一板二襯混凝土澆筑完成,標志著成昆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峨眉至冕寧段小相嶺隧道主體即將全面完工,為全線按期順利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
小相嶺隧道位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至喜德縣境內,全長21.775公里,設計時速160公里,是成昆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全線最長、地質結構最復雜、施工難度最高的重難點控制性工程,也是我國目前已修建貫通的第一長單洞雙線山嶺鐵路隧道。該隧道地處橫斷山中高山地帶,需穿越10條斷層和2條褶曲,最大埋深1350米,地質條件極其復雜活躍,素有“地質博物館”之稱。
“自2016年4月開工建設以來,歷經6年5個月,先后投入施工作業人員累計4000余人,隧道施工曾遭遇各類不同規模的巖爆、溜坍、突泥、涌水、初期支護變形等近90余次,采取打設應力釋放孔、帷幕注漿、超前大管棚、雙層初期支護等特殊措施處理這些難題就耗時500多天。”中鐵隧道局集團成昆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峨冕段9標相關負責人說。
為確保實現全線既定通車目標任務,項目部積極組織開展“鼓足干勁再沖刺、決戰決勝保軌通”等多項勞動競賽活動,組織管理人員靠前指揮、掛圖作戰、統籌調度,通過增加作業人員和機械設備、優化調整施工組織方案、壓縮工序循環時間等方式,多措并舉提升施工效率,確保安全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務。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