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上午,在廣西河池市白土鄉的貴南高鐵建設工地,一臺恒張力架線車緩緩啟動,隨著轉盤翻滾,一條銅色的導線成功懸掛到接觸網腕臂上,標志著貴南高鐵進入接觸網架設階段。
接觸網為高鐵列車高速運行提供驅動電力,被人們形象地稱為高鐵的“主動脈之一”。高鐵列車就是通過車頂的受電弓汲取接觸網上的電能為列車提供動力,是高鐵運行的基礎。貴南高鐵廣西段共需架設接觸網線814.37公里。
為提升接觸網線施工質量標準,確保日后高鐵列車運行安全順暢,云桂鐵路廣西公司和中鐵電氣化局建成投入我國首個全自動數字仿真腕臂吊弦智慧工廠——貴南高鐵“四電”生產資源管理中心,對腕臂和吊弦等接觸網線架設的基礎設備進行科學定制,自動打孔、切斷、擰緊等生產作業工序全部由電腦和智能機械臂操控完成,產品的精度和長度誤差可以控制在1毫米以內,產品檢測合格率高達99%,能夠有效避免接觸網“松、脫、斷、裂、卡、磨”等問題。
據了解,接觸網腕臂吊弦生產線5分鐘之內就可以生產出一套腕臂和吊弦,生產效率較傳統工廠提高了80%。每個產品下線后,所有的生產檔案就會同步上傳到后臺系統的大數據庫,這就相當于為每個腕臂和吊弦配備了一張“身份證”,實現生產智能化、信息化,為后續運營維護提供參考。
在接觸網架設過程中,施工單位組織3000多名施工人員,投入200臺特種作業車輛、北斗定位測量工裝、高鐵擰緊系統、模塊化恒張力架線車等先進設備應用到接觸網架設作業,線纜換裝作業時間比傳統工藝節省2倍以上。按照施工計劃,貴南高鐵廣西段接觸網架設將按照每天8公里左右向前推進,力爭今年底完成全部網線架設。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