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歷時十年的艱苦奮戰,全長20公里的成蘭鐵路控制性工程躍龍門隧道全線貫通,標志著蜀道集團投資的成蘭鐵路正式進入線下施工階段。
躍龍門隧道位于綿陽市安州區高川鄉和阿壩州茂縣土門鄉、為雙洞雙線特長隧道,左線全長19.981公里、右線全長20.042公里,隧道橫穿四川盆地西北部龍門山地震斷裂帶、工程區域內不良地質眾多。考慮到施工組織、排水、通風以及后期運營救援等要求,躍龍門隧道設計了“平導、斜井、泄水洞”等輔助坑道,施工采取“長隧短打”的方式、從斜側挖掘了多個作業面同時作業,加上兩條40公里正洞、施工總長度超過71公里。2012年進場以來,多次遭遇高烈度地震活動、軟巖大變形、危巖落石、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以及巖溶富水帶、激流溝壑下穿、高瓦斯及硫化氫有毒有害氣體等困難,平均每天只能掘進2到6米,最艱難的時候24小時只推進了幾厘米,全線貫通足足花費了十年時光。
成蘭(四川成都至甘肅蘭州)鐵路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規劃網的重要組成部分,設計時速200km/h,是繼青藏鐵路后我國又一條海拔3000米高原修建的“天路”,預計2023年開通。開通運營后,將有利于西北和西南地區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的充分發揮,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