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青島第二條海底隧道最近傳來新進展。9月9日,膠州灣第二隧道工程全面建設誓師大會在青島國信集團舉行,國信集團與項目主體土建工程6家施工單位和3家監理單位完成項目主體土建工程簽約。膠州灣第二隧道作為省級重大建設項目、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重點項目,是我市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和事關青島未來發展的百年民生工程,已列入市“十四五”規劃確定的“15515+N”工程的第一個“1”工程,對于優化城市空間結構、促進膠州灣東西兩岸同城一體化發展、緩解城區交通壓力等具有重要意義……本次簽約完成,標志著膠州灣第二隧道開啟全面建設階段。
齊頭并進 多點開花
在膠州灣第二隧道青島端盾構始發段基坑工程施工現場,大型裝備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作業,隧道建設如火如荼地進行。該工程在完成臨建設施搭建、施工方案優化、關鍵設備進場安裝調試、試樁施工等前期工作基礎上,從6月份開始實施了工程咬合樁開鉆作業。“盾構始發段基坑工程是盾構施工的先行工程,承擔著青島端3臺盾構機下井始發的重要任務。施工期間將采取咬合樁全套筒施工、優化基坑開挖及支撐專項方案、強化降排水保障措施等,克服施工區域石粒徑大、分布不均,克服鄰海側空間狹窄,施工組織難度大等困難。”青島國信膠州灣第二海底隧道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工程計劃明年2月底完工,將為后續實施“鉆爆+盾構”組合工法施工,實現主隧道、服務隧道“三管齊發”和青島、黃島兩端“對向掘進”奠定基礎。
在膠州灣第二隧道青島端推進建設的同時,黃島端施工工作也穩步實施。自開工建設以來,隧道黃島端斜井工程已高質量完工,豎井工程和青島端盾構始發井基坑工程扎實穩步推進,目前工程整體呈現多點齊頭并進、安全有序實施的良好態勢。
將穿越20多條斷裂帶
作為世界上海底隧道建設規模最大、海底道路隧道長度最長、隧道領域施工復雜程度最高的超級工程,其工程技術方案的合理性是決定整個工程建設安全、質量和運營品質的重要基礎和關鍵保障。
據介紹,工程技術方案沒有最優只有更優,國信集團在膠州灣隧道(一隧)豐富的建設運營經驗與技術積淀基礎上,圍繞膠州灣第二隧道建設,開展了大量前期研究與準備工作,并實施了總進尺約2.8萬米的海上地質勘察作業,摸清了膠州灣地質情況。根據將穿越的20多條較大斷裂帶,尤其是青島區域規模最大的滄口斷裂帶情況,對隧道工程技術方案持續深入論證,確定了最終實施方案。
“在膠州灣第二隧道斜井工程中,遇到的兩處寬約80米的破碎帶,圍巖破碎且每分鐘單孔出水量達到200多升。我們采用帷幕注漿和超前管棚施工等強化手段進行加固施工,肯定了膠州灣地質條件的復雜性和對工程實施的重要性,印證了堅持對膠州灣第二隧道工程技術方案持續論證優化的必要。”青島國信膠州灣第二海底隧道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道。
克服世界級難題
膠州灣第二隧道工程地質條件和建設環境復雜,穿越滄口斷裂帶等諸多斷層帶,最大通風區段近10公里。在設計、施工和運營中將面臨大斷面隧道穿越大規模斷裂帶、超大直徑盾構與鉆爆法隧道海中對接、超長隧道通風防災等世界級難度挑戰。
“結合工程建設環境和地質條件,工程采用多種創新技術,實施多工法組合快速施工。”青島國信膠州灣第二海底隧道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黃島岸及海域西側花崗巖地層采用鉆爆法施工,東側海域至青島岸中風化凝灰巖和砂土、黏土地層采用盾構法施工;采用“擴大斷面+鏈式連接”的組合抗斷技術,保證安全穿越區域性滄口斷裂地層;使用大環寬、高抗滲性、高韌性混凝土管片及第三代接縫防水技術,應對大埋深超大直徑海底盾構隧道結構與防水技術難題;首創利用服務隧道和頂部風道補充送排風的2.5分段縱向通風技術,滿足大交通量超長海底道路隧道通風和排煙要求。
國信集團秉承“建設韌性、智能、綠色、人文的智慧隧道”建設理念, 高標準設計、高質量施工、高效率管理,積極探索海底隧道與城市地下空間建設的新技術、新標準、新理念,以“建設新時代交通強國戰略標桿工程,引領世界超長海底隧道未來”為建設目標。
全面建設拉開大幕
隧道早一天建成通車,就將早一天發揮功能作用,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為區域發展增添動力。
在膠州灣第二隧道工程全面建設誓師大會上,國信集團發布了《膠州灣第二隧道工程建設倡議書》,從“工程至上、創新引領、爭先創優、黨建筑基”等方面進行了倡議。工程參建各方紛紛表態要將二隧項目作為“頭號工程”對待,最大限度整合優質資源和專業力量,向二隧項目傾斜,狠抓安全、質量與工期,最大程度保障項目順利推進。當前,項目主體土建工程施工、監理等參建單位招標確定,工程全面建設拉開大幕。
國信集團致力于“提高城市運營品質,提升城市運營效率,降低城市運營成本”,在持續優化隧道工程技術方案的同時,圍繞加快工程實施的目標主線,多條線工作并行實施,壓茬開展全線勘察作業,施工圖設計咨詢及審查,施工招標籌劃準備,編制項目管理規劃大綱及實施規劃,搭建工程數字建造平臺,研究實施專項科研課題以及提前集中搭建臨建設施,滿足施工單位第一時間入場施工等一系列提速建設的措施。
【延伸】
預計2027年12月通車
膠州灣第二隧道西起青島西海岸新區淮河東路,向東沿劉公島路下方敷設,穿越膠州灣,至青島港附近登陸,在海泊河河口以高架橋梁形式銜接青島東岸城區。工程主線全長17.48公里,其中隧道長14.37公里(海域段9.95公里);采用雙洞雙向六車道的主隧道加中間服務隧道的布置方式,最深點距海平面112米。設計時速80公里,客車、貨車可通行。為實現隧道交通流的多級疏解,兩岸分別設置了“1主+N輔”多個出入口。
2020年10月,膠州灣第二隧道工程開工儀式在西海岸新區舉行。為保證高質量如期完成建設任務,10月先行啟動了黃島端斜井先行工程。該工程全長1100余米,建設期作為施工坑道,運營期和服務隧道相連作為服務隧道出口,施工期間攻克了下穿原油碼頭場區、近接密集居住區及穿越大規模富水斷層破碎帶等一系列技術難題,現已如期高質量完成開挖掘進。
黃島端南、北豎井工程及青島端盾構始發井基坑工程分別于2022年2月、4月開工建設,目前工程高效有序推進。
接下來,二隧工程將在采用“鉆爆+盾構”組合施工工法基礎上,創新實行“對向掘進、三管齊下、長隧道多點分段短打”施工組織,將土建工程工期控制在5年以內,整體工程計劃于2027年12月份完工并通車運營。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