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以來,長沙持續高溫。由中鐵十四局承建的湘雅路過江通道工程建設者迎酷暑、戰高溫,以高昂的斗志、充足的干勁兒在施工生產一線堅守拼搏。
沿著施工電梯,走進30米深的“星盛號”盾構機,現場一派繁忙景象。50余名工人在盾構機內進行施工作業,幾名管片拼裝操作工人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管片拼裝,一塊塊管片經過拼裝機的不斷吸取、旋轉、嵌入,隨后通過真空吸盤多次微調,精準定位,逐步拼裝成型。
“星盛號”盾構機施工現場
“今年6月20日,‘星盛號’盾構機從湘江西岸右線隧道始發井出發,以每天6米到10米的速度24小時不間斷推進。按照預定計劃,明年3月份,‘星盛號’盾構機將到達湘江東岸。”該項目盾構經理周贊表示。
連日來,當地地面氣溫高達38攝氏度,盾構機內潮濕悶熱。為確保工程建設者的安全健康,項目部嚴格執行長沙市高溫季節安全防范規定,積極采取應對防范措施,采購了制冰機,配置了水冷風扇、冰箱和空調休息室,發放防暑藥品和飲料,為工人熬制綠豆湯等,確保了高溫期間盾構施工生產不停歇,盾構機保持全速、穩步推進。
操作人員正在進行管片拼裝
湘雅路過江通道工程位于三一大道與營盤路之間,西起岳麓區岳華路,東接開福區芙蓉中路,隧道全長4180米,其中1429米采用盾構法施工穿越湘江,是目前湖南省在建最大直徑盾構隧道,也是長沙市首條雙向六車道過江隧道。
“目前,‘星盛號’盾構機已經成功克服了左右線隧道小凈距始發、大坡度小曲線掘進等風險,順利穿過湘江西岸大堤,駛入湘江底部,開啟了右線隧道全速掘進模式。”該項目負責人張亞洲介紹。
作為長沙市“五個十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之一,湘雅路過江通道工程是長沙市奮力實施“強省會”戰略、推動全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工程完工后,將助力長沙加速打造國家綜合交通樞紐中心,構建一江兩岸比翼齊飛、河東河西聯動協調的“大交通”城市發展新格局,解決長沙中心城區過江交通“瓶頸”問題,緩解銀盆嶺大橋和營盤路隧道過江壓力,實現聯線成網、內外通暢的目標。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