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記者從南昌市紅十字基金會獲悉,日前,南昌15個地鐵站已安裝了自動體外除顫器。
在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配備自動體外除顫器,是今年江西省民生實事之一。7月30日至8月5日,南昌市紅十字應急救護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分別在南昌市滕王閣、萬壽宮、師大南路、彭家橋、青山路口、國博、雅苑路、紅谷中大道、起鳳路、繩金塔、上沙溝、丁公路北、丁公路南、西站南廣場以及國體中心15個地鐵站進行了自動體外除顫器的安裝調試,并對地鐵站工作人員進行了操作培訓,詳細講解了心肺復蘇的理論、實操和除顫器的使用方法。
自動體外除顫器簡稱AED,是一種便攜式、易于操作的急救設備,它能夠自動分析病人的心律并判斷是否需要電擊除顫,操作簡單方便,與心肺復蘇早期有效配合使用,是搶救心跳、呼吸驟停病人的最有效搶救手段,因而也被稱為“救命神器”。
今年6月,南昌市宣布向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投放百臺自動體外除顫器,其中首批移交的43臺由愛心企業捐贈,主要投放在南昌地鐵沿線站點,實現地鐵1號線所有站點和2、3、4號線換乘站的全覆蓋。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