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交龍4號”盾構機在接收井內破土而出,標志著廣州地鐵十二號線赤沙至赤沙滘區間左線隧道順利實現貫通。
優化“地龍”配置 應對長距離緊鄰河涌施工難題
十二號線赤沙至赤沙滘區間左線隧道全長約1843米,盾構機從赤沙站始發后向東南方向掘進,先后下穿河涌、地鐵車輛段、高速路和酒店等建構筑物,到達赤沙滘站接收。盾構機沿線穿越地層主要為中風化和微風化泥質砂巖,且施工區域緊鄰河涌,區間隧道與河涌最長段并行距離達1000米,對施工過程中的各項管控措施和盾構機性能提出極高的要求。
為確保盾構掘進施工的效率和安全,地鐵建設者們結合地層特點,有針對性地優化了盾構機的刀具選型,初裝刀選擇楔齒滾刀,增強了盾構機的破巖能力和耐磨性,解決了區間地層上軟下硬易磨損刀具的問題。同時,為有效應對臨近河涌施工的噴涌風險,盾構機上還設置了雙螺旋機。在盾構機掘進過程中,建設者們通過選擇合理的掘進模式,優化掘進參數,利用渣土稱量系統輔助分析出土量,提高出土量控制精度,增設了一條同步注漿管路用于管片壁后補充注漿,確保盾構施工安全。
做足施工保障措施 確保盾構平穩安全掘進
在施工過程中,地鐵建設者們不斷總結施工經驗,強化施工現場各環節的執行力和“物需”保障能力。在下穿重要建構筑物前,通過提前了解相關結構的設計施工情況,結合平面、縱剖面、橫剖面以及相關地質水文等要素分析結構關系,對下穿建構筑物的重難點工作進行縝密分析,并根據自身盾構施工情況,做好相應的參數控制、監測量測,以及盾構刀具檢查、更換等設備保障工作。同時,施工現場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建立盾構地面巡視聯系群,作業人員根據施工進展匯報每一環掘進時間和拼裝時間,巡視人員根據現場最新施工動態進行重點巡視,確保盾構掘進施工的平穩安全。
截至目前,十二號線(潯峰崗-大學城南)全線土建工程累計完成44%。25座車站中,6座已封頂,18座進行土建施工,剩余1座進行前期準備;24個區間中,3個區間貫通,11個進行土建施工,其余進行前期準備。槎頭車輛段、大學城南停車場進行土建施工。
(注:以上車站名稱僅為工程暫定名稱,標準站名應以市政府批準公布為準。)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