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報道,我國自主研發高速內置轉向架今天(17日)全球首發。該款產品的發布也標志著我國在深度掌控高鐵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的研制上有了新的突破,將助力中國高鐵行穩致遠。
17日發布的內置式轉向架是我國歷時三年自主研制的首個應用于高速動車組領域的創新產品。
中國中車全球首發我國自主研發高速內置轉向架(王晶/攝)
轉向架是軌道車輛的走行系統,是高速動車組的核心部件之一。
中國中車集團首席技術專家周殿買介紹,內置式轉向架是將轉向架的軸箱體、構架、一系懸掛等部件從車輪外側移動到車輪內側,并在鐵路行業內首次采用復合材料板彈簧技術,充分利用轉向架的縱向尺寸,解決了內置式轉向架橫向空間小的問題。
此外,內置式轉向架采用了油氣懸掛技術,將一系減振器的阻尼功能增加了抗側滾功能,解決了內置式轉向架一系側滾功能弱的問題;同時保留了轉向架轉臂定位的成熟結構,適用于動車組的高速運行。
周殿買介紹:“一個件有兩個功能,減振器原來只有阻尼功能,用來衰減垂向振動就行了,這次它不但保留了這個功能,還增加了一個抗側滾功能。實際上是移植了汽車的技術,我們把左右兩個減震器連起來,當車輛通過曲線時,能檢測到其在彎道上運行,讓它還是像平直道那樣的速度和舒適度。”
周殿買說,目前內置式轉向架處于測試和實驗階段,產品設計速度為400km/h,試驗臺速度達到了600km/h,動車組的穩定性、平穩性和舒適性等各項技術指標均滿足相關標準要求。
“與傳統的外置式轉向架相比,內置式轉向架減重20%,車輛運行時能耗減少15%,輪軌磨耗降低約30%,輪軌噪聲降低2分貝左右,全生命周期內線路維護和轉向架的維修成本降低15%,具有輕量化、綠色節能和低成本的特點。”
高鐵是中國的亮麗名片,是“一帶一路”上的“搶手貨”。中車方面表示,未來,中車長客將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產業突破為引擎,以轉向架等關鍵部件為載體,加快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研制,助力中國高鐵行穩致遠。
周殿買表示:“研制這個轉向架的目的是想進入國際市場,如果在這個市場上進行競爭,公司必須有一款自主的產品,所以我們公司開發這個產品,是按照高速來開發的,它可以往下覆蓋包括350km/h、300 km/h、250km/h、 200km/h,甚至到160整個系列,我們會形成一個系列化的產品,為‘一帶一路’高鐵產品走出去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