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三屆城軌供電技術創新與智能運維發展大會順利召開,蘇州軌道交通提報的《蘇州軌道交通供電智能運維》、《接觸網直流氧化鋅避雷器在線監測系統研究》兩項案例榮獲2023城軌供電技術創新獎。
本屆大會以“讓城軌供電系統更智能、更節能、更安全”為主題,來自國內城市軌道交通設計單位、施工單位、運營單位、科研高校、學者專家以及近50家設備廠商等共計400余位代表參會交流。
據了解,《蘇州軌道交通供電智能運維》是針對人工巡視工作量較大、巡視質量較低、設備老化、員工技能薄弱、應急處置效率有待提高、供電大數據未得到充分分析利用等問題,圍繞智能運行、智能檢修、智能應急、全生命周期、智慧管理五大模塊進行開發,具備設備自動巡視、設備運行實時監測、故障預警等近30項功能模塊,能夠實現故障識別預警決策、電度量采集分析、變壓器放電監測、設備物理狀態量識別等80余項子功能。系統投用后,合計減少2900萬人力成本,推進了供電設備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接觸網直流氧化鋅避雷器在線監測系統研究》則是針對接觸網直流氧化鋅避雷器絕緣性能下降、氧化鋅閥片老化而引發復合外套炸裂等問題,研發出的避雷器在線監測系統。該系統可現場監測采集電流參數傳輸至終端服務器展示,并對異常數據及時報警,實現對避雷器性能的實時監測。試用以來,有效實現了避雷器故障的及時預警,縮小故障影響范圍,目前已在4號線推廣應用。
現場,蘇州軌道交通還積極分享了供電智能運維系統建設歷程、實施范圍、特色亮點,展示了“蘇式”供電智能運維系統在推動傳統維保向智能維保轉變的積極作用。
接下來,蘇州軌道交通將持續推進智慧化運營體系建設,穩步提升運營智能化、數字化水平,篤力建成“高效、環保、安全、舒適、先進”的智慧地鐵,為廣大市民乘客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智慧化出行服務。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